饭饭txt文学 - 都市小说 - 心动亦夏在线阅读 - 第120章

第120章

    宋亦延从门框上将她的手牵下,紧握在自己手掌心。

    “愿意陪我一起去医院吗?”

    “我想把你介绍给我妈妈。”

    看出她内心紧张的情绪,于是把问题的选择权悉数交予到她手中。

    虞栀夏眉心微凝,睫毛颤动了几下,似乎分外纠结。

    “不想去也没关系。是我心急了,没让你提前做好准备。”宋亦延面露懊悔神色,又说,“我们还有很多以后,等你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我们再去。”

    “对不起。”虞栀夏垂眸,敛下眸中满满的歉意。

    不仅是对这件事情的歉意,还有她从没想过会和他有以后,只将他当成阶段性的情感慰藉。

    特别知晓许熙瑶联姻闪婚时,这件事情仿佛给了虞栀夏当头一棍,让她从甜蜜的梦境中清醒。

    她不可能和宋亦延走到最后。

    她没有自由选择的资格。

    面对为她奉上一片赤诚之心的宋亦延,虞栀夏猛地发觉。

    她是不是一开始就做错了,不该敲响民宿的那扇门。

    这种低颓情绪逐渐发酵,在一个星期后达到顶峰。

    ——

    这几天,宋亦延似乎又忙了起来。

    但没有像之前那样,连着几天让虞栀夏见不到人。

    他有身为男朋友的自觉,每天都会准时在微信里向虞栀夏汇报自己的实时动态,事无巨细。

    有时在医院里照顾母亲,有时在朋友开的烧烤店内谈论投资事项,有时在黎姥姥店里帮忙。

    说起来,自从经历过被人围殴的恶劣事件后,她再没去过制衣坊。

    先是在医院小住了一段时间,无法去;而后又与宋亦延确定恋爱关系,不敢去。

    整日待在民宿的小小房间里,与电脑和画笔作伴,除了有时在后院散步透气,几乎不出门。

    两人恋爱后的相处模式连黎琪琪都无法再看下去。

    可是又无可奈何,黎家只有宋亦延一个男人,他是她们家中的顶梁柱。

    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得靠他顶着。

    黎琪琪忍不住在虞栀夏面前为他辩解:“栀夏姐,我妈妈这段时间状态不好,我哥耗费在医院的时间会多一些。”

    还有两个原因,宋亦延不让她告诉栀夏姐。

    一是他正在与好友共同创业,打算建立一个小型公司。虽然民宿带来了不少客观的收入,但榕西旅游分为旺季与淡季,能够赚钱时间不过短短四个月。这远远不够,他需要足够多的金钱作为底气,才能昂首站在虞栀夏身旁。

    二是‘里姥姥制衣坊’近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遭遇到了同行的恶意竞争,订单和收入齐齐骤减。导致黎奶奶和宋亦延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但对此,虞栀夏想说的:其实宋亦延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

    她每天都在期盼夜幕降临。

    只有这个时间段,宋亦延才能完完全全地属于她一人。

    即使身心累到万分疲乏,随便找到一处空闲就能睡过去的状态,他必定会在九点之前赶回民宿,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虞栀夏房间门口。

    怕打扰到她休息,也不敲门,仅在微信中发去一条消息。

    【宋亦延:阿夏,我在门口等你。】

    彼时,虞栀夏正好拿完换洗衣物,走进浴室。

    好巧不巧,恰逢撞上她点燃香薰,往浴缸中滴入舒缓的精油,打算美美泡个澡。

    泡澡加上护肤至少花费一个小时。

    宋亦延也就这样傻傻地在她房间门口待了一个小时。

    等到虞栀夏从浴室出来,看到他发来的消息,打开房门后,他已经坐在门口靠着冰冷的白砖睡着了。

    凭借她一人的力气,肯定不能将他送回他的房间。

    只好将他从睡梦中叫醒。

    半梦半醒之间,宋亦延伸手将她拥入怀中。

    “阿夏,你终于来找我了。”

    混乱中,虞栀夏并没有发现他话中的漏洞。

    为什么是‘你终于来找我了’,而不是‘你终于来了’。

    她一手撑着墙壁,一手揽着他的肩膀。

    “地上凉,快起来回房去睡觉吧。”

    待他从地上站好之后,眸中惺忪全然消失,意识悉数清醒。

    见状,虞栀夏不免加重语气说了句:“以后晚上回来的时候,三分钟内我没回你消息,你就乖乖地回房间睡觉。”

    末了,瞧了一眼他脸色中流露的浓浓倦意,又将声线放缓,温柔地开口说道:“听到了没有?”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哄小孩儿。

    右手不可抑制地覆上他侧脸,轻轻捏了捏,眼底一片心疼之色。

    但没想到宋亦延闻言摇头:“不好,我不累。”

    虞栀夏接着哄:“就算不累,在房间里等着也舒服一些。再说了,我看到消息之后肯定就会去找你呀。”

    他还是摇头。

    话语间有着挡不住的委屈。

    “可是这样,我就不能第一时间见到你了。”

    “白天只要遇上空闲时间,我脑海中就会不自住浮现你的脸。”

    “阿夏,我很想你。”

    “想在回来的第一时间见到你,一秒都不愿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