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80在线阅读 - 第89节
翻页 夜间

第89节

    许如意点点头:“没关系,能看懂。”

    余厂长不由看向了许如意,这女孩可是南河制造业的明星,谁不知道她啊。他已经知道许如意能修锅炉,懂机床,还懂热处理,能去广交会卖货,也能跟外国机床厂商玩三十六计,没想到,又发现一条,她还懂日语。

    这人也太厉害了。

    不过,相应的,他也升起了一些隐隐的希望。

    这套资料着实不少,许如意直接挑出了进给系统那部分,将工况图,设计原理图,相关参数等都看了看,心里就对这套组合机床大体有了数。

    然后将他们交给了郭晓他们,让他们自己看看,许如意就去问余厂长:“你们这个组合机床主要生产什么?精度不够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余厂长一听就说:“这个机床是钻镗两用组合机床,是生产发动机箱体的。发现精度不够是因为箱体组装后,异响严重,我们是一一排查,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两次都是异响严重吗?”

    余厂长点头:“是一样的,所以第二次很快就锁定了原因。这也成了大建认为我们违规操作的原因,如果不是相同的不良习惯,怎么可能产生同的问题?”

    许如意皱皱眉,她不同意这种说法,但这会儿没必要辩论,她问:“能把这台机器的产量拿给我看看吗?”

    余厂长只当许如意想要了解一下这套机床工作效率,点点头说:“好的,稍等一下。”

    不多时,就有人拿了数据过来,许如意瞧了瞧,这台机器是1979年6月安装调试结束,从那以后开始生产。

    给的报表都是按年度的,已经汇总好的,所以一共三张,许如意就又要了一份1980年每月的产量表。

    看到后她果然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去年十月份后,怎么生产任务这么重,是平时的两倍呢。”

    一提这个,工作人员特别高兴,兴奋地说:“去年我们在秋交会上,跟非洲那边签了几个大合同,所以生产任务特别重。幸好早就赶出来了,要不它坏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

    许如意点点头。

    早上九点到的,在办公室里待了三个小时,大建的人终于忙完了,撤离了车间,余厂长也就回了办公室,跟他们说:“他们已经检查完毕,这会儿可以进去了。不过中午了,要不我们先吃个饭?”

    许如意直接拒绝:“先看吧,谁知道大建他们会不会突然有什么新想法。这么耗着太浪费时间了。”

    余厂长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就是不好意思提,听许如意这么说,连忙感谢:“那就麻烦大家了,咱们先看看,看完吃饭,我让他们晚点做。”

    他就带着许如意他们下了楼,往车间走去,恰好远远地,就瞧见一队人过来,虽然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一眼看过去,身高样貌上能明显的看出来,其中三位不是夏国人,是日本人!

    陪着他们的,应该就是南河汽车厂的厂长孙浩然。

    因为知道他们的作为,所以无论是郭晓还是项南开都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尤其是郭晓,还傲娇的哼了一声。

    这大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许如意经过的时候,听到为首的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问了句这是谁?她日语听力很是一般,也就是这句话很简单才听懂的。

    显然他们有点显眼,许如意听见翻译过后,孙浩然淡淡地说:“佐藤先生,那是我们的客人。请问,这是再次检修,你们的结果是什么?”

    随后就错过了。

    很快就到了车间,看到了那台组合机床。

    不得不说,这台机床的待遇可真不错,夏国的机床都是在普通的大车间里使用,四处都是各种材料,粉尘更是随处飘散,但是这台组合机床,居然还给它按了一个无尘车间!

    透明的车间在油污满地的传统夏国车间里,显得格格不入。

    郭晓忍不住感叹:“这是下了大本钱!”

    余厂长一脸无奈:“不买他们不愿意啊,这东西就跟个祖宗似的,的确是好用,效率也高,可是这成本太高了。”

    说着,他就打开了车间大门,带着许如意他们走了进去。

    这是一台卧式钻镗两用组合机床,它的进给系统是一台液压型动力滑座,是由油缸、滑座、一级行程节流阀等组合而成。

    这个滑台是日本70年左右的产品。

    特点很显著,行程不长,进给力不大,台面短小,不算什么好的产品。

    当然,这都不是它最难弄的地方,最难搞的是,这个时期日本的滑台生产并没有任何规范,各个厂家的滑台配件尺寸完全不统一,甚至是一个企业的不同型号滑台配件尺寸也都有出入。

    所以,许如意赫然发现,自己开始跟陆时章说的话有点做不到了——她虽然不咋喜欢美国,但人家的确很规范,这台设备,别说用配件厂的零配件了,他们自己厂子的零配件都得好好甄别一下呢!

    许如意直接就把这事儿说了:“日本这种设备,就算是我们自己拆卸维修,也得从原厂找配件,非常麻烦。”

    余厂长都愣了,“我们不知道这个情况啊。”

    许如意点头:“这都是他们行业内部才知道的,咱们怎么可能清楚呢。所以这也是我们要机床技术加工服务厂的原因,如果当初您咨询过我们,我们不会建议您选择这个滑座。”

    余厂长皱眉:“但是日本的产品的确便宜。”

    许如意一边绕着看一边说:“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滑台不合规,我们可以选配美国德国英国的产品,完全不用进口整套设备。这样的情况下,你们的成本增加不多,但是维修的成本可要减小不少。”

    余厂长都听愣了,他是真没想到,还能这样干,但显然许如意说的头头是道,而任晓友还在点头,顺便补充:“东阳厂就是这么干的。”

    余厂长怎么可能不信呢。

    只是……“咱们说这个是不是有点马后炮,这……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只能让他们维修,付出15万美元的费用。可是,这也太贵了!这才几个月啊。”

    许如意点头:“只能这样。”

    余厂长提起来就生气,“我们好不容易接了不少单子,这么一来,不是白干吗!”

    可都说到这份上了,除非他们直接换滑台,否则的话,怎么都要经过大建铁工所,那么许如意他们掺和进来,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在事实面前,他的气愤就跟笑话一样,余厂长深深地叹了口气,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一脸的无奈:“谢谢你们告诉我们这件事,今天麻烦各位了,食堂已经做好饭了,咱们去吃饭吧。”他还说呢,“我们厂附属厂生产的搪瓷制品很不错,等会儿走的时候,大家一定都带上一套。”

    这显然就是放弃了挣扎了。

    听了这话,别说南河汽车厂的人了,郭晓他们心里都不得劲,你说,怎么就这么寸呢。

    气氛一下子就冷掉了。

    如果不是有人在,余厂长都想狠狠地嚎两声,憋屈,憋得人心里堵得上,太难受了。

    可就这时,他听见许如意说:“怎么就赶我们走了呀,我还没说完。经过大建不一定要花钱,而且我们得把上次付的15万美元拿回来,他们这个进给系统是有设计缺陷的,根本就不是你们的操作问题!”

    第53章 三章合一

    “缺陷?”

    一听这个词,别说余厂长了,连任晓友郭晓他们的惊讶的不得了,扭头看向了许如意。

    余厂长直接激动地嚷了出来:“许厂长,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刚进来吗?”

    他倒不是质疑许如意的本事,实在是刚进来没多久,别说拆机,连开机都没有,居然就肯定地找出原因,这简直匪夷所思。

    许如意还没张口,就听见车间外面有了声响,大家扭头看过去,发现刚刚已经走了的厂长孙浩然,竟然陪着日本人又回来了。

    瞧见他们也在这里,日本人显然很意外,扭头跟翻译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许如意大致能听个差不多,是问他们是谁,为什么会在这台设备前面?你们是要自己修理吗?

    翻译很快就翻了过来。

    一听这个,余厂长就心烦。

    自己买的机器,还不能自己打开看看,只能花那么多钱让他们修。你能修好也行啊,这才几个月,又坏了,还都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

    如果许如意没说,他就是觉得憋屈。

    可现在许如意说了,甭管对不对吧,起码让他想到了原先从来没敢想过的一种可能:你们这么保密,这么严防死守,不会是真有问题吧。

    所以,余厂长是有些显摆有些畅快地告诉孙浩然,“厂长,许厂长说,这是大建自己的问题,不是咱们的。”

    孙浩然倒是很热情,笑着叫了一声许厂长,直接伸出了手,许如意就跟他握了握手。

    不过孙浩然显然没有在日本人面前多聊的意思,只是说了句:“我们盼你好久了,等会儿咱们细聊。”

    随后扭头冲着翻译说:“你跟佐藤说,是我们的兄弟单位过来参观。”

    这边翻译一说,那几位日本人倒是不追问了,大概许如意的年纪最轻,看着就不像是领导,他们只是冲着许如意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然后就瞧见其中一人,从设备旁边拿过来一个黑色的小包,说了句:“找到了。”

    说完后,他就低头打开了包,检查了一遍。

    大家这才看清楚,里面只是一些工具,不过包应该是定制的,每个工具都能严丝合缝地放进凹槽里去,看起来制作的很精美,比夏国人平时拴在腰上的工具腰包高档多了。

    他看了一眼后合上,又说了一句话:“全部在这里,没有丢失。”

    为首的日本人才点点头,冲着孙厂长说:“东西找到了,没有问题,我们走吧。不过,你记得叮嘱他们,参观可以,机器动手动脚不要。”

    翻译自然将最后一句话翻了出来。

    刚刚他们找到工具包后打开看看,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自己的工具包肯定是要检查一下才放心的,但配上后面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得劲呢。

    等着人走了,郭晓忍不住吐槽:“就那工具谁没有啊,还专门当着面看看,好像咱们会偷似的!”

    技术员宋广建也点头:“可不是,咱们夏国自己的工厂,夏国人过来看看,他们还得叮嘱?真是没见过这样的。”

    对他们的说法,余厂长根本就没反驳,而且连连点头:“他们就这样。我打交道这么多年,算是看出来了,这欧美人,他心里看不上你,说不定在合同上还会做个手脚,把你当傻子骗,但是面上都很尊重。他们不是天天讲什么平等吗?都在嘴上呢。”

    “这小樱花!”毕竟是上着班,总不能指名道姓的骂,余厂长还起了个外号,“就不一样了,还不如美国人呢,就鞠躬勤快,好像天生就没脊梁骨,但说话做事儿忒差劲。”

    这显然,南河汽车厂这是跟大建的人很不愉快!

    不过这都是闲聊,也不宜多说,余厂长扭头就问许如意:“许厂长,你说是大建的问题,怎么判断的。”

    许如意直接跟他说:“首先开始你们就已经说了,都是按着操作规范来的,只是不能保证每次操作都完美无瑕。”

    “那就是说你们没有大的操作问题,只可能有小的操作习惯不太好。”

    “但实际上,机床真不是个娇滴滴的东西,咱们都知道,这大铁疙瘩耐造着呢,而且日本的产品一向是以便宜皮实维修率低著称,怎么可能偶尔操作习惯不好,就能造成使用几个月精度下降呢。”

    “更何况,两次还是同样问题,就算是概率也没有高吧。”

    余厂长本来兴致勃勃,可没想到许如意给出的居然是这样的猜测,他都苦笑了:“许厂长,你信我们谢谢你,但这个……”他摊摊手,“怎么能说服对方呢?”

    “怎么可能凭借这个呢。我这是跟你解释,为什么我有怀疑。后来我不是跟你要了你们产量表吗?”

    “你们难到没有发现,第一次是1979年6月调试成功开始生产,1980年9月发现问题,一共使用了十六个月的时间。第二次你们使用了五个月的时间。”

    “虽然时间长度差异很大,但是两次的产量相加,是大致相同的,都是一万左右。”

    南河汽车厂自然没有这么大的产量,但是设备买回来了,总要回本,所以除了他们自己汽车生产外,第一次坏之前,他们还做了其他厂子的外协,也就是帮助加工发动机箱体,零零碎碎的,所以一万件用了16个月。

    这也是一般设备购买回来后的做法——要立刻三班倒,一方面是尽快收回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设备是有保修期的,要在这一年内尽可能的使用。

    但南河汽车厂运气差一点,刚刚出保没多久就坏了。

    显然,余厂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差不多吗?”

    许如意点头,将刚刚给自己的几张表格给他看,上面还有许如意已经加好的数量,两次数量就差几百件。

    余厂长瞠目结舌:“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