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慕林在线阅读 - 慕林 第274节

慕林 第274节

    一位拥有卓越军事才能,却性格朴实低调的仪宾,正是燕王府如今需要的女婿人选。

    燕王在认回亲生儿子萧瑞之前,计划的就是让四皇子过继到王府来做嗣子。四皇子聪慧,遇事能稳得住,比较有大局观,虽然没什么军事才能,但坐镇燕王府,主理藩地民政与军队后勤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

    军队则可以交给未来燕王府郡主仪宾袁燮指挥,他会打仗,家庭背景在军中有份量,祖上的燕王府血脉也有助于压制历代燕王府旁支的势力,令他们不敢生事。但他又是个低调不爱争权夺利的人,即使手握大军也不会生出什么不该有的野心,可以跟四皇子成为一对好搭档,相互配合,稳住北方边关大局。

    当然,现在四皇子不会过继来了,燕王属意亲子萧瑞成为世子,原本的计划也不必有什么大改动。萧瑞与袁燮做过几年同袍,一向相处融洽,将来成了郎舅,只会更加和睦。况且萧瑞也曾从军,也知兵略,比起不知兵的四皇子,能做的事就更多了。

    但如果过继来的是三皇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三皇子心胸狭窄,断不可能容许有人与他分享大权。无论袁燮是什么背景、如何有才能,他都一定要把人干掉才甘心。可燕王夫妇已经决定了要把女儿嫁给袁燮,倘若他死了,女儿岂不是要守寡?这辈子就毁了!而且袁燮出了事,军队大权落入三皇子手中,他也没有足够的才能去指挥。这里可不是京城那种太平地界,敌国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南下。让一个没本事的人率领军队抗敌,别说打胜仗了,只怕连国土都要葬送!

    燕王太清楚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了,所以,哪怕三皇子不是他所厌恶的萧贵妃所生,他也绝不会接受一个志大才疏还不能容人的嗣子。只是这个理由不一定能说服皇帝,皇帝也未必会觉得自己的亲生儿子糟糕到祸国殃民的地步,所以燕王才拿了萧贵妃过去的所作所为当作借口罢了。

    这些内情,谢慕林都是从萧瑞那里听说的,当中有些犯忌讳的不好跟大姐谢映慧提起,但大概的是非曲折,她能说的都说了。

    谢映慧听得感叹万分:“都说燕王府尊贵,其实也不容易。郡主平日里看着那般张扬随性的一个人,对着周家的人也好,徐夫人也好,都没有退让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她在婚事上头,还是要考虑燕王府的利益。如果这位袁小将军没有足够的军事才能,她是不是就只能放弃他了呢?还好袁小将军没有令人失望,否则……”她又叹了口气。

    谢慕林笑笑:“现在还说什么如果不如果的呢?袁小将军肯定是有过人的天份,袁老将军才会在临终前嘱咐他进北平城报丧,然后得到燕王的特别栽培,方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人家袁小将军能功成名就,还能娶到郡主,自然不是全靠运气而已。没有十几年的努力拼搏,没有在边关数年的苦熬与奋勇杀敌,就算机会到他面前了,他也没本事抓住啊!”

    谢映慧赞同地点头:“二妹妹说得有理!”

    姐妹俩跟燕王郡主朱珮其实都不算很熟,也就是见过一两面罢了,但当时相处得不错,又有谢慕林与萧瑞定亲这一层关系在,三人彼此已经是亲戚了。朱珮若是要定亲,谢家姐妹俩肯定是要去恭贺一番的。如今袁家女眷进城的日子还不定,郡主定亲更是不知道要等多久了,但谢映慧已经开始拉着谢慕林商量,应该给郡主准备什么样的礼物道贺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接近腊月,更多的消息在北平城中传开了。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道是那位被秘密关押起来的敌国大将军王已经把伤养得快好了,却不知是不是人太过郁闷,又撞上大雪天气的缘故,竟然在关押的地方病倒了。燕王只得打发府医去给他医治,各种好药都得用上,否则,京中的皇帝接到奏报,倘若起了念头要求他们送俘进京,他们却只能送出个死人来,岂不是晦气至极?

    那位大将军王吃过药后,病情暂时还算稳定,暂时没有什么大碍了。可各种关于进京献俘的传闻又传播开了。许多军中将领都有些蠢蠢欲动,哪怕是文官,心里也不是不动心的。

    谁都知道,在本国国内押送战俘,又有大军相随,危险性不高,但进京之后,一旦龙颜大悦,负责押送的官员有很大机会能得到皇帝的奖赏。哪怕大功归于袁小将军与他的同袍,众人只得了面圣的荣耀,那也是极好的呀!都在边关苦撑了这么多年,打生打杀的,他们有几人面过圣了?!倘若到时候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岂不是飞黄腾达就在眼前?!

    反正敌国已经不行了,边关接下来肯定要太平好些年头的。大家没有了杀敌立功的机会,自然要想着怎么往上走,怎么到更太平富庶的地界去享福了。

    关于押送战俘入京的队伍都要挑选哪些成员,北平一带的武将都吵成一团了,天天往燕王府去向燕王请命,就连更远些的边镇,也有武将写信过来打探消息。等到袁燮小将军的住址被人公开,便又有无数的人上门去跟他叙交情,想要请这位当红炸子鸡提携自己一把,带自己一起飞。只是大部分的人都见不到本人,总是扑空后,才又探听到了他与燕王府郡主的绯闻,忙又关心地打探起来。当中有人本来有心要与他结亲的,顿时打消了念头,连把女儿嫁过去做小的想法都不敢有。

    那到底是燕王府的郡主呢!

    在这密集的人员接触与信息交换过程中,萧瑞的身份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原本只在北平宗室与文官圈子里流传的消息,也传进了军队体系中。有从前熟悉萧瑞的人对此大吃一惊,但一对上他出生的日期,经历过当年大战的人便心中有数了。那年燕王偷跑回京,固然是瞒住了许多人,但对于同样身在边关的人而言,想要察觉一二,并非难事。只是当时局势并不危急,燕王又及时赶回了,所以军中诸位将领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如今回想起来,谁不说一声世事难测呢?倘若燕王当年没有偷跑那一回,没有让未婚妻怀孕难产,如今只怕就不必为子嗣犯愁多年了吧?不管怎么说,知道燕王有后,大家心里还是为他松了口气。

    如果燕王府大权能平平稳稳地传到燕王子嗣的手中,谁乐意迎来一位不知根底的皇室嗣子,然后经历一番权力更迭呢?

    第973章 日程

    腊月初八当日,袁家的老夫人与夫人抵达了北平城。

    她们这一路过来,还真是花了不少时间。除去真定与北平之间五百里的距离以外,寒冷的天气与接连两日的大雪,也是拖慢她们行程的重要原因。袁老夫人年纪已经不小了,身体也不算十分康健,袁夫人为了照顾婆婆的身体,肯定没办法坐马车赶路的。除去路上因为天气缘故而耽搁的时间,她们能在腊八到达北平,已经令人十分庆幸了。许多人原本以为,她们还需要在路上再多花两三天的功夫,才会出现在城中的。

    萧瑞跟谢慕林说起这件事时,也觉得很庆幸:“她们要是在路上再多耽搁两天,很难说还能跟袁燮团团圆圆地相聚多少日子。袁燮肯定是没办法在北平过年的了,若不能趁着现在他还没有出发去京城的时候,跟他多聚几天,等他再次回来,只怕就得等上小半年了。”

    谢慕林听了忙问:“如此说来,进京献俘的事已经定下来了?”

    萧瑞点头:“定下来了。今儿一大早,京里来的钦使就进城直接去了王府宣旨。他们是连夜赶路赶到的。负责传旨的那位高公公,都五十多了,一路骑马日夜兼程地赶来,又是这么冰天雪地的天气,人累得都快断气了,刚刚宣完旨,连口茶水都没来得及喝,就厥了过去。”

    谢慕林听得有些吃惊:“这位高公公来得还挺快的,但这么赶,也确实辛苦了。他身体不要紧吧?还能继续赶路吗?王府若是派人押送战俘上京,高公公是不是也得跟着一块儿回去?”

    萧瑞笑道:“这是自然,他是奉了皇命来办差的,还得回去复命呢。他原在皇上宫里也是得用的大太监,只是不象日常在御前侍候的那几位显眼,早年还曾经任过监军。皇上好几次派人来给父王传旨,都是派的他,熟门熟路了,因此这回才会继续派他来。皇上似乎有点着急,盼着能在新年大朝时顺道把献俘的仪式办了,然后到太庙祭祖。只是这么做,时间就太赶了。敌国那对父子身体也不大好,万一在路上有个好歹的,连献俘仪式都撑不下来,岂不扫兴?

    “太后娘娘也不想让父王为了这点事,明明有功却还要因为战俘赶路出了差错而受责罚,因此就劝说皇上,把献俘的日子改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多了半个月时间,我们王府派人进京,行程也能从容一点儿。眼下那位大将军王的病情还有些反复,押送他进京的官兵人选也尚未定下,中间勉强可以挤出三天的时间来,正好让高公公好生休养一番。王妃已经派了府中太医,每日给高公公诊脉去了,日常三餐,都尽量给他做些补身体的药膳,免得他在回京路上再次病倒。”

    三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袁家两位夫人与袁燮小将军今年的相聚时间,也就只剩下这三天了。进京献俘这样的事,萧瑞这个暂时还需要“保密”身世的未来燕王世子不可能参与,但头号功臣袁燮却是绝对不能缺席的。他进京后定会受封赏,皇帝与太后兴许还会想要见一见他,多了解一下他,好确定是不是要下旨赐婚他与燕王郡主朱珮……等到他回归北平,大概要等到三月春光明媚的时节了。倘若他在京城再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多耽搁些时日,很难说他会不会直接在外头滞留上半年。

    怪不得萧瑞会庆幸,袁老夫人与袁夫人及时赶到了北平,还来得及跟袁燮小将军多相聚两天。

    谢慕林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立刻就反应过来:“时间太短了,我们各家就算想要宴请袁家女眷,也不可能请到袁小将军与会了吧?”

    萧瑞笑笑:“这是自然。我们燕王府的宴席是在明日,倒是来得及把袁家几位主人都请上。等到了你们几大衙门主官做东道的时候,别说届时定然已经出发进京的袁燮了,怕是连袁老夫人都未必能请到。老人家年纪大了,天寒地冻的,不好常出门,倘若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好了。到时候多半只能请到袁夫人吧?恐怕也不是每一家的宴席,都能请到她了。”

    谢慕林明白,袁家如今重新风光起来了,又即将迎娶亲王郡主,很不必太过迎合那些世家官宦门第。袁夫人只需要往几个数得上号的人家主办的宴会打个转,把礼数尽到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把所有提出邀请的人家都应酬一遍。袁燮未来的定位主要是在军队领兵,他的性格又是那个样子,走长袖善舞的路线,他自个儿辛苦,袁家人辛苦,对他的前程也没多少好处,还不如省点力气呢。

    谢慕林还想到:“袁家两位夫人刚刚赶了五百里的路,一定很累了。明日又有燕王府的宴席,她们定是要出席的。虽然说这场宴席主要是给王府与袁家一个机会,双方坐下来商量一下郡主与袁小将军定亲的事儿,没多少会累着人的地方,但袁家女眷都多少年没出现在北平社交圈子里了?与那些新旧亲友应酬起来,肯定少不了劳心劳力。过后两位夫人又要抓紧时间跟袁小将军团聚,然后就要为他送行了。请客这种事,没有累着客人的道理,时间赶得太急也不好,还是让她们多休息几天。我让我爹去他们布政使司衙门里找会看天时的老先生打听,找一个晴朗又稍微暖和些的天气,再给袁家两位夫人下帖子吧。”

    萧瑞点头,又笑道:“两位夫人都是寡妇,宴席不必太过靡费奢华了,若是袁老夫人看不惯,她老人家是要直言的,闹得大家不愉快就不好了。再者,袁夫人是南边人,听说也爱听个戏什么的,只是袁家如今多年没有这种事了,你们家若能安排人去唱两出南戏,倒也不错。我可以找袁燮打听,问问他母亲喜欢什么戏,最好是他祖母也不讨厌的那一种。”

    谢慕林忙笑着起身给他作了个揖:“那就劳烦小王爷了。小王爷可千万要帮我打听清楚呀。到时候家里肯定也要给小王爷下帖子的。小王爷爱吃什么菜肴点心,尽可以点菜呀,我一定吩咐厨子给您精心做好了!”

    萧瑞听得笑了,忍不住伸手刮了她的鼻子一记:“小王妃有心啦,小王爷心里非常满意!”

    第974章 腊八粥

    谢慕林与萧瑞两人才打情骂俏了两句,那边厢文氏就打发丫头来唤他们过去吃腊八粥了。

    谢慕林高高兴兴地拉着萧瑞的手去了上房,文氏瞧见,轻咳了一声,还没说什么,脸就先微微红了。

    谢映容这些天一直跟在嫡母身边献殷勤,找尽一切机会显摆自己的能为,如今瞧见二姐谢慕林似乎做了违礼之事,便忍不住开口了:“二姐姐,你跟萧公子还未成婚呢,在人前还是收敛些吧,免得叫下人看了去,笑话你不知羞。”

    谢慕林瞥了她一眼,笑笑道:“我俩是正经未婚夫妻,在自个儿家里,就算行动间稍稍亲近一点儿,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长辈们,兄弟姐妹们,还有丫头婆子们都在呢,怕什么人看?我们自个儿大大方方地,不怕旁人小鸡肚肠。若有人想嚼舌头,就只管由得他们去。”她回头冲萧瑞飞了一个眼色。萧瑞笑得象朵花似的,自然只有赞同的份。

    谢映容被噎了一下,却不敢多说什么。文氏还在呢,她打趣两句倒罢了,真怼上了嫡出的姐姐,万一叫嫡母记恨了怎么办?只是她嘴里不说,心里却忍不住发酸:大姐的未婚夫远在京城就算了,二姐的未婚夫三天两头地上门陪二姐说话、讨二姐欢喜,自己的未婚夫也上了门,却连自己一面都不肯见,只顾着讨好岳父去了。她这也叫定了亲么?怎的她的未婚夫就没有二姐的未婚夫那般温柔小意会哄人?!

    谢慕林不知道谢映容在发什么酸,她也就是拉着未婚夫跑一小段路罢了,并不是真的要给家里人塞狗粮,因此进了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分开了手。她们姐妹几个要在里间围坐一张小圆桌吃腊八粥,萧瑞则在外头陪未来岳母文氏和大小舅子们,顶多再添一个大金姨娘罢了。做姐夫的是不可能跟大小姨子们坐在一处的。

    谢慕林时常能见心上人,倒也不在乎这一时半刻的分离。今日的腊八粥熬得很好,是根据谢家祖上传下来的方子,由谢慕林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传到北平谢家后,又叫文氏根据本地的风俗稍作修改,才定下了最后的配方,各种干果、果仁种类丰富,味道也调得刚刚好,火候足了,吃着口感软糯香滑,甜而不腻,叫人吃了还想吃。

    谢慕林细细品味着,觉得日常吃这个做个早饭宵夜也挺好的。几位姐妹都大感赞同,就连一向爱跟姐妹们唱对台戏的谢映容,也不提一个“不”字,反而细细打听这粥都放了什么配料,好暗暗记起来,将来嫁到万家后,拿来讨好公婆丈夫小姑子。

    外间的萧瑞吃着粥,也觉得极好,奉承了文氏许多话,直说这粥很象他小时候最爱的味道,据说是义母萧明珠萧大小姐想出来的独门配方,他的姨娘李瑶枝一年也就熬这一回罢了。他不想给姨娘添麻烦,从不要求她多熬几次,离家后也就没得吃了,如今姨娘出了家,更不必提。至于燕王府里的腊八粥,是历代燕王妃流传下来的配方,现任燕王妃岳氏又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了改良,跟他爱吃的味道有不小的差别。他惦记着想要再吃一回这个味道的腊八粥,已经惦记了许久。

    文氏听得欢喜,又对他生出几分怜惜之心来:“好孩子,你既然爱吃我们家的腊八粥,回头就带一罐子回去,什么时候饿了,叫丫头小厮热一热就好了。回头我再把粥的方子给你,你几时想吃了,只管吩咐底下人做去。这不值当什么,别跟我们客气。”

    萧瑞嘴甜地说:“多谢岳母了。小婿就算跟别人客气,也不会跟岳母外道的。只是方子就不必了,不同的人熬出来的粥,即使配方相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味道,除了我姨娘,也就只有岳母这儿做得最地道了。我什么时候想吃了,只管到家里来叨扰就是,岳母可别嫌我烦。”

    文氏怎会嫌他?自然是乐呵呵地答应下来了。

    谢显之只觉得未来二妹夫与自家亲近,除了高兴,并不觉得有什么。小弟谢涵之正埋头吃粥,根本就没怎么关注嫡母与二姐夫在说些什么。只有谢谨之与谢徽之,心中深感一言难尽。兄弟俩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自己身上冒出了不少鸡皮疙瘩。

    然而文氏这会子正看女婿顺眼呢,哪里会顾得上儿子们的表情?她还吩咐马路遥家的,多备一份腊八粥,给慈云庵的静明师太送过去。虽说慈云庵定然也熬了自家的腊八粥,但既然萧瑞说谢家的粥味道与萧大小姐生前时捣鼓出来的方子相似,那就给静明师太也送一份好了。

    文氏听说过燕王府“泄露”出来的萧瑞身世版本,知道萧明珠大小姐才是他的生母,萧大小姐的心腹大丫头李瑶枝姨娘——也就是如今的静明师太——其实是他的养母。但萧瑞明显习惯了把后者视作生母,只愿意认前者为义母。文氏不打算劝他改口,只在心中更添几分怜惜之意——这个孩子若不是生来不走运,又叫亲人隐瞒了真正的身世,又怎会受了这么多年的苦?

    虽然老天有眼,终究叫他认祖归宗了,但过去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却都已经发生过了。如今生母早逝,义母出家,嫡母虽慈爱,毕竟陌生了些。孩子心里不知有多苦,却没法说出口,只能闷在心里。自家跟这孩子结识多年了,他又成了自家的女婿,在生活琐事上,自家能多关照些,就多关照些吧……

    萧瑞也不知是否清楚未来岳母的想法,只在文氏面前一直维持着乖巧孝顺的好女婿形象,还再三谢过文氏给静明师太送粥,又道:“师太如今在庵里过得挺自在的,我三五天过去瞧她一回,她还劝我不必去得太勤呢,说是王妃与琼叶姑姑把她照看得十分周到,没什么可让我操心的,叫我专心办差事,多多帮衬父王。我本想今日过去磕个头,她昨日去趁着王妃派人给她送东西的时候,特地给我捎话,叫我不必过去了。我心里多少有些委屈,但又没法跟人说。还是王妃体恤,特地给我安排个差事,叫我去驿站陪京里来的那位钦使说说话,叫我能趁机出府走走,顺道去慈云庵门外给师太磕个头,又不必惊动了她。”

    文氏叹道:“王妃一向宽厚,最是慈和恤下的。”

    谢映慧在里间抬起头来,稍稍提高了声量:“二妹夫,你这是见过京里来的那位公公了?他有没有说起京中最近情势如何了?”

    第975章 消息

    萧瑞是刚刚从驿站那边回城的,自然已经见过了那位从京城过来传旨、眼下正在休养的高公公。燕王妃安排他去见对方,原本也存了让他打探消息的意思,他自然不可能白走一趟。

    不过,那位高公公是在宫里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了,虽然不是顶有权势,却也一直深受君王信任,当然不是个口无遮拦的人。哪怕他知道萧瑞是燕王亲子,未来会继承燕王府,也不是什么消息都会往外透的。萧瑞在他面前使尽了浑身解数,也就只打探到几个简单的消息,除此之外再无所得。

    这几个简单的消息分别是:曹皇后病重;大批东宫属官被革职;承恩侯挨了皇上的训斥,目前正闭门反省,同时传出患病的消息;曹二老爷被释放;林昭仪被打入了冷宫。

    高公公就只说这么多,连这几个消息具体的内容都是些啥,他都不肯说清楚。还好他此番北上,并不是独身来此,身边还带了个随行的小黄门与数名侍卫。萧瑞辞别高公公,出来后就打起了小黄门与侍卫们的主意。虽然时间太过仓促,可以打探到的消息有限,但大体上已经弄清了几件大事的具体情况。

    曹皇后病重,其实是东宫太子被皇帝斥责禁足之后的事情了。东宫太子殿下被皇帝斥责,是因为他护着怀孕的爱妾王氏,指责太子妃善妒,不能容人,要对王氏腹中胎儿不利。太子妃薛氏自称冤枉,去求曹皇后主持公道。曹皇后立刻就要拿了王氏去问罪——反正曹后认定王氏爱生事,定是个祸头子。可有太子护着,王氏再动一回胎气,曹皇后也拿她没办法了,只得另行安抚太子妃。

    太子妃委委屈屈地回到东宫。太子认定妻子把事情捅到皇后面前,差点儿害了王氏,当众打了她耳光。太子妃顿时觉得丢尽了脸面,哭哭啼啼地关起门来不愿见人了,连给太后请安都缺席了。太后那边打发人去问,得知实情,就怪皇后没有教好太子,又纵容了王氏生事。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也叫了太子去训斥,骂他“宠妾灭妻”。

    谁知太子竟然顶了嘴,声称自己会宠妾灭妻,都是从父皇处学来的。若皇帝不是宠妾灭妻,又何来林昭仪、萧贵妃等人不敬曹皇后,二皇子、三皇子企图夺取储君之位的事呢?他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还没到父皇的地步呢。好歹太子妃依然是太子妃,他没让妾室踩在她头上。

    这话可捅了马蜂窝。

    皇帝哪里能容忍太子说这种话?当场就叫人拿了戒尺来打太子,引得许多宫人、朝臣闻讯来拦,又有曹皇后冒雨飞奔过来相阻。皇帝最终只罚了太子禁足东宫,却骂了曹皇后许多教子无方的话,又革了太子太傅与一大堆东宫属官的职,认为他们没能教导、辅佐好太子,太过失职了。

    除去太子太傅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以外,东宫属官几乎都是曹皇后与曹家人安排的“自己人”,这回被剃了个光头,曹家人也要焦头烂额了。曹皇后回宫后就病倒了,又担心儿子在东宫会吃苦,会想不开,还担心太子妃与王氏又起争执,连病都没法安心养。在高公公一行出京前,曹皇后的病情不但迟迟不见好转,反而有日渐加重的迹象。

    曹后病重与东宫被斥这两件事发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曹家的情况雪上加霜。曹二老爷原本已经下了大狱,家里也被抄了,妻儿都被承恩侯府送出城去,安置在了庄子上。人人都以为曹二老爷一定会成为曹家的牺牲品,却不知道为何,大理寺那边忽然又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审判结果:曹二老爷确实有罪,但罪行不重,经过革职与罚没部分家产后,已经可以弥补了,所以把人放回了家,连着原本查抄的家产,也归还了大部分,包括房产、田地与部分私物。

    虽然免不了有很大的损失,但曹二老爷能留下命来,平安归家,还能拿回房子田地,能安安稳稳过富家翁的日子,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谁还能指望更多呢?

    曹二老爷的家眷闻讯,立刻赶回城去与他团聚,连外嫁的长女与女婿,也赶去照看病重的曹二老爷。传闻他在狱中得了病,身上还有伤,但都不严重,只需要静心休养些日子,就可以恢复健康了。

    可与此同时,自以为把兄弟推出去挡箭后,就已经逃过大劫的承恩侯,却在朝会上被皇帝指着鼻子大骂,除了那些曾经被冠在曹二老爷头上的罪名以外,皇帝还给他多添了一条“利欲熏心、全无手足之情”,不少人都明白,他让兄弟顶罪的事发了,还有人怀疑,曹二老爷是不是在狱中出卖了他?否则,又怎会平安出狱,还得获发回家产,接着又是承恩侯被骂的戏码?

    承恩侯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眼看着好几位盟友都遭了殃,身边的人又都在他耳边进言,说他最信任的兄弟背叛了他,他回府后,只能闭门谢客,声称是在反省自己的罪过。可同时,他也声称自己病倒了,似乎是受了兄弟背叛的打击。二房那边倒是有人上门探病,却叫他拒之门外。接下来又是曹家四房、五房等旁支跑去二房大门外骂街等八卦消息,曹二老爷据说也吐了血,还走姻亲江家的路子,请了太医上门诊治。

    后来,曹家其他几个房头的成员,但凡是身上有官职的,全都被革职、撤职了,姻亲也有好几家倒霉的。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曹家如今麻烦缠身了,皇帝看着竟象是不肯放过他们的模样,只怕宫中病重的皇后与被禁足的太子,也要地位不保了,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连江家那边,都一度传出江太太想要逼长子休妻的消息。

    曹家是倒霉了,但林家那边也没讨得了好。他们败得似乎比曹家还要早些。曹皇后与太子只是地位不稳,林昭仪与二皇子却早已是败局。

    林昭仪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小黄门不清楚,侍卫们不知情,高公公拒绝透露),触怒了皇帝,被打入了冷宫。至于二皇子,传闻皇帝正打算将他出继呢!

    听到这里,谢慕林吃了一惊,打断了萧瑞的话:“出继?皇上打算把二皇子出继到哪家王府?不会是燕王府吧?!”

    第976章 气愤

    萧瑞微笑着摇头:“不会是燕王府。一来皇上清楚父王对过继一事是什么看法,二来……那位高公公跟父王还是挺熟络的,倘若真有涉及到燕王府传承的大事发生,不可能一点儿口风都不漏。他既然不提,想必就是因为知道二皇子不会被过继来的缘故。”

    里间的谢映慧若有所思:“宗室中倒也有几家王府是没了嫡子承嗣的,还有连庶子都没有的,可他们似乎都是远支了……”

    萧瑞笑而不语。他认祖归宗后,也是背过宗室谱系的,自然知道谢映慧指的是哪几家王府。先帝就是因为承德帝断嗣,又不想便宜了异母兄弟的后代,才被过继进宫的,他本人也是独生子,同辈的王府子弟,都是堂兄弟了。当今圣上的兄弟倒有不少,但几个年长的都曾经参加过先帝末年的夺嫡之争,你争我夺的,超过一半是顶着不体面的罪名丢了性命的,连王爵都革了。

    “剩下的也有几家因为曾经在今上刚立储、登基期间添过堵,不得皇帝重用,渐渐都败落了。能安好维持到今日的王府,不是因为年纪尚轻、未曾参与过什么夺嫡之争,就是真的看淡权势的闲人,恰好这几家都有嫡出的子嗣,没什么香火断绝的可能,自然也就用不着过继皇子了。

    无论二皇子到时候会被皇帝过继到哪一家王府,都不可能依靠王府的权势或实力再在朝中搅风搅雨了。能平平安安做一任富贵闲王,就已经很走运,不走运的话,说不定还要为王府生计操心。

    皇帝安排二皇子出继,显然是在断绝他继位夺权的可能。只要二皇子没犯下造反的大罪,皇帝就不会杀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让他出继,固然是断绝了他东山再起的希望,同时又何尝不是在保全这个儿子?只有在他彻底失去争位的可能,又没有争位实力的前提下,将来继位的新君,才会容忍这个曾经野心勃勃的兄弟活下去。

    萧瑞甚至怀疑,皇帝很可能会把二皇子过继到非近支的宗室里去,更进一步断绝他争位的资格。因为不是近支的宗室,就算皇家断嗣,也没什么机会过继子孙入皇家承袭香火。倘若那支宗室的祖上还曾经犯过不可饶恕的大过,那就越发连出仕为官的机会都没有了,就只能靠王府产业维持生计而已。

    萧瑞收回有些发散开去的思绪,转向大舅子谢显之,看着他面上忧心忡忡的模样,微笑道:“二皇子出继,未尝不是好事,可见皇上仁慈,行事总会留有余地。林昭仪就算触怒帝王,也不过是打入冷宫罢了。皇后、太子与曹家同样如此。只要自身没有犯下大错,皇上是不会赶尽杀绝的。曹二老爷不就平安被大理寺放归了么?大哥且安心,令堂不过是后宅妇人,又早已外嫁,曹家便是有什么祸事,也不至于连累到她。有曹二老爷在,她总归是有可投奔的去处的。”

    谢显之勉强笑了笑:“若是无罪之人,倒也罢了。但若是有罪……皇上圣明烛照,谁又能逃过去呢?皇上此番处置曹家,如此迅速果决,曹家从上到下,竟无半点反抗之力,连皇后与东宫都束手无策,不过是依仗着皇上的仁慈苟延残喘罢了。最后真正能够平安无事的,还真不知有几个人。若真到了那一日……家母能依靠的又有几人?二舅舅一家目前固然是无事了,可他若真要好心接济……只怕要养活的人就太多了。”

    “偏在这时候,他们还想着狗咬狗呢!”谢映慧在里间咬牙切齿地道,“太子是为了什么事挨皇上训斥的?王湄如到这时候还只想着跟太子妃争风,太子妃也不知事情轻重,只顾着自己委屈,太子居然为了这样的小事触怒皇上,简直蠢得叫人无法直视!二舅舅能逃过大难,本就是好事,承恩侯府上下竟然还要埋怨!就算旁支的人说酸话,大舅舅总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二舅舅本就是要替大舅舅顶罪的,如今能顺利脱罪,将来便是全族上下的依靠。大舅舅不想着好生安排后路就算了,怎么还只顾着气愤委屈上了?!这些人从前无事时,一个个自认为英明神武,精明无双,仿佛世间的人都只能由得他们支使,再不容旁人违逆半分!如今出了事,却连个章程都没有了,只懂得犯蠢出昏招,哪里还有从前半点儿威风?何其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