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在线阅读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708节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708节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墨痕☆ 10瓶;靖靖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5章 番外:苏八娘

    ◎八娘学画画◎

    苏洵自从给三位公主当老师之后, 自觉眼界开阔了许多。

    公主们接受的课程,那可是贵族精英教育!

    他旁听插花课, 回家跟儿女们讲插花的艺术。他还旁听点茶课, 学得像模像样,专门去买了一套新茶具,更得了一饼御赐的龙团茶。

    虽然是去年的旧茶, 拿出来也很香啊。

    苏洵看向长子苏轼,得意地问:“这茶好吧?”

    “我喝着还行。”小学生苏轼把茶往嘴里倒,砸吧砸吧嘴, “能顶得上赵宗汉他家的两千钱一斤的茶。”

    “收起你的两千钱!两千钱可买不到这样的好茶!”

    苏洵恨铁不成钢, 他看着苏轼两口下去,将茶水喝个精光。这可是皇帝赏赐他的龙团茶,要不是放到陈年, 这样的贡茶哪里轮得上他?

    他听闻枢密院那边的相公们, 每人只得了四分之一个龙团茶饼,乐得跟什么似的,不舍得喝,只是拿来赏玩。苏洵认为自己得了皇帝两分真心,嗯,低调低调,他在家里偷着乐呢。

    “你们点茶学得怎么样了?今日都点给我看看。”

    苏洵自己先蹭课学习, 回家再教给儿女们。他希望儿女日后走出去能展示风采,吹个牛逼。如士大夫之流,人人都会这一手漂亮的茶道。若是苏轼几人不会,以后怎么当大官/大官夫人啊?

    八娘是家里的大姑娘, 她来到东京之后, 性子沉稳许多。她拿出茶器, 用银签子把茶饼拨开,取出若干茶末。她将茶末调成膏状,再以滚水倒入盏中,素手搅动之间,调处漂亮的山水形状。

    茶百戏,一盏茶,能衍化成百十种图案。

    苏洵满意地点头,道:“八娘的山画得再瘦一些,就更好了,再加两只鸿雁,意境更美。”

    八娘得了这个评语,笑眯眯地把茶递给苏辙,“我早上才喝过茶,这盏茶给你喝了。”

    “怎么不叫哥哥喝?”苏辙的嘴巴沾满茶沫。

    “他一向更爱煎茶。”八娘指了指苏轼。

    煎茶和点茶不一样,唐人多爱煎茶的技艺,宋人则把点茶玩出花样。比起点茶,苏轼更爱浓香的煎茶。

    苏轼取了少许茶叶,用炉子小火烘烤着。他有自己的道理:“我觉得煎茶挺好的,君不见,当年李太白喝的也是煎茶呢!”

    茶叶烘烤提香,冷却后研磨成粉,过筛。苏轼拿出茶炉煮水,这水要经过三次沸腾的才好。他买到东京最好的一处甜水,在水煮开第二次沸腾的时候加入茶末。他年纪不大,在喝茶一道上极其讲究。

    “在水这方面,你们都不如轼儿。”苏洵看向八娘和苏辙,“他认死理,水煮得稍微老了,便不肯用。”

    苏辙夸赞道:“我看哥哥煎茶的功夫挺好的。”

    茶好,水好,泡茶的人功夫到位,这样煎出来的茶汤肯定不差。苏轼把自己煎的茶汤倒给爹爹品尝,苏洵细品两口,道:“不错。”

    苏轼露出快乐的笑容。

    最后轮到苏辙交功课,他倒是学了北方胡人的做法。他往见茶水里加了盐、姜丝、花椒和奶酪,这一壶煮出来咸的辣的还有点甜,味道嘛……

    “我喝不惯。”八娘试了一小口,差点吐出来。

    “我也喝不惯。”苏轼实话实说。

    “出去做客,莫要这般点茶。”苏洵最后说。

    小苏的茶没有得到好评,苏辙自己也尝了,确实是不好喝。苏洵今年送苏辙去国子监上小学,如今两个儿子都上小学了。老苏一家人北漂一年多,别看是攀上了皇帝,钱没挣多少,花钱的地方是越来越多。

    苏洵还送八娘去学画画。

    “一个姑娘家,还请翰林院的大人教她画画?”夜深人静的时候,夫人程氏关起门来说话,“我看八娘聪明,跟我学打理家务,我多买两亩田给她做嫁妆。”

    苏洵在榻上翻了个身,沉思道:“田地要买,画画也要学。八娘不比她兄弟差,你看她画的大雁多好啊。”

    他想到公主们,道:“赵大官人家里的小娘子比八娘学得更多,她们才那么小的年纪,画的兰草不说像兰草,起码有几分像蒜苗。”

    程氏锤死苏洵,赵大官人是那般养女儿,人家有钱,你有钱吗?

    人家阔气,当爹的可以给小娘子请好多个夫子,你没钱充什么大头鬼?

    “钱这一事,总有办法的,八娘的画画课不能停。”苏洵眼睛一闭,“轼儿和辙儿都出去上小学,夫人难道没看出来,八娘很羡慕的。”

    所以他教育两个儿子的时候,不忘带上八娘。八娘学了点茶,她笑得很开心。

    程氏叹了一口气,女儿有女儿的养法,儿子有儿子的养法,两者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呢?苏轼和苏辙出去上学,将来考科举,能当官。

    可是苏八娘呢?

    八娘若是命好,顶天就是大官夫人。

    苏洵愿意花大价钱让女儿去学画画,在家庭情况不是特别富裕的情况下……也许别人觉得他很傻。

    他见陛下给三位公主陪读,他也给八娘陪读。八娘跟翰林院的崔白学习画画,每次苏洵都是跟着去的。

    崔白是皇帝介绍的人,画画功底很好,擅长画花鸟,也能画佛道壁画。他教小姑娘画画,多以草木花卉和鸟兽为主题。

    八娘学得很认真。

    她握着画笔,一笔一笔地填充芦雁的羽毛。她觉得大雁能飞跃千里,是一种很厉害的禽鸟。她还记得蜀中的山和水,希望秋归的大雁能替她看一看家乡。

    “先生,你看我画得如何?”

    小娘子捧着画,脸上是忐忑的表情。崔白很认真地看过女弟子的画作,她画中的芦雁是一公一母,俨然是一对的。她喜爱的大雁,和崔白画的大雁完全不一样。

    崔白眼里的秋天,是肃杀的,瑟瑟的。

    而八娘眼中的秋天,是温柔的,丰收的。

    “八娘的雁画得很好。”崔白觉得孩子眼里的景色,真漂亮啊,“只是你的芦苇画得不够细腻,笔法还需要练一练。”

    八娘学作芦雁图,足足练了五年,才画出来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她见家中拮据,两个弟弟又要升学科举,家里快要连猪肉都吃不起了。

    她想要卖画挣钱。

    她把自己的芦雁图挂到画肆,取了一个笔名叫苏八,五千钱卖断。虽然这笔钱不多,对于八娘来说,她很满足了。她用钱买了画纸和颜料,又给两个弟弟买了小山似的辅导书,打了一小壶酒和两斤炙猪肉,当天把钱花完。

    她的画很快被有钱人卖走,据说掌柜卖了两万钱。八娘得知此事,没有生气,掌柜有客源、她没有,光靠她自己卖画,恐怕卖到明年都卖不出去。

    掌柜问她:“苏八,还有画吗?”

    八娘学着男孩子的粗嗓音,问:“客人想要什么画?”

    “客人想要八雁图,你能画吗?”

    “能!”

    八娘接下这一单,见过买家。买家是一个很年轻的小郎君,恐怕才跟苏轼这么大,他有钱,打听到眼前这个就是画芦雁图的“苏八”。

    “苏八竟然这般年轻?”赵宗汉很稀奇。

    “对,我今年二十岁了。”八娘说,其实她才十七。

    “苏兄,厉害啊!”赵宗汉给了一万钱定金,说为期一个月,画成之后再给十万。

    八娘从小到大没挣过那么多钱,她压着声音说:“十万不够,要十五万。八只芦雁凑在一张画上,光是构图我要一个月。你要我一个月交画,我要不吃不睡大半个月。”

    “那就十五万。”

    赵宗汉没想过讲价,一看就是人傻钱多。他提出一个要求,要有江湖荒远之趣。

    八娘收了钱,心中有数。

    她在书房里铺好画布,两个弟弟都不许碰。苏轼看姐姐画得辛苦,劝她:“大姐姐,要不让我画两笔吧?我画得也不差。”

    “不行。”八娘把他推开,“这是我答应了别人,要画好的。”

    “答应了谁?”苏轼竖起耳朵。

    八娘:“我不告诉你。”

    《八雁图》画成的第二日,八娘带着画出去,提着一大袋钱回来。苏轼看着空荡荡的书房,心里还有些遗憾,怎么大姐姐不叫他多欣赏两日呢?

    她画得多好哇!

    数日之后,赵宗汉过生日,他请老同学苏轼去家里玩,顺带喊上苏轼的弟弟苏辙。主人家十分喜欢这副《八雁图》,特地把画挂在正厅中央。

    “你们来,且看一看我的画!”赵宗汉穿着一身红衣,好不得意,“这是我跟画坛新秀苏八先生买的画,我花了足足十六万钱,这羽毛画得有多细腻啊……”

    “唉,我看苏八先生人年轻,长得也俊,只恨没有结交的机会。”

    “我想请他来生辰宴的,他不肯来。”

    赵宗汉吧嗒吧嗒地说着,苏家兄弟对视了一眼,觉得这副画太眼熟了。

    苏轼小声地问弟弟:“我没看错吧,怎么跟大姐姐画的一样?”

    苏辙点头:“没看错,应当是大姐姐画的。”

    苏轼:大姐姐是那个苏八?

    苏辙:对!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八娘嫁给她的表哥,十六岁时她与舅舅的儿子程之才结婚。她婚后经常受程家虐待,十七岁生一子,身染重病。程家不予诊治,苏洵夫妇把苏八娘接回家治疗,病情渐有好转,而夫家却以“不归觐”夺走苏八娘生的孩子,以致苏八娘旧病复发,三日便亡。

    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之下,苏家人进京,八娘学画画,将来她会和赵宗汉结成配偶。赵宗汉是宋太宗皇帝的曾孙,原宋英宗赵曙之弟。为人博雅该洽,无他嗜好,唯诗、书,法度自守,兼工画芦雁。若是夫妻之间志趣相投,八娘这辈子应该会美满一生。

    有参考煎茶、点茶的资料。

    有参考苏轼的《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有参考苏辙《和子瞻煎茶》:“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

    第676章 赵祯无遗憾(89)

    ◎赵多肉、赵葡萄◎

    庆历八年, 三位公主刚满五岁,大臣们又开始催生。

    韩琦进位资政殿大学士, 又加观文殿学士。萧靖每次看到这群学士们都觉得很烦, 正经事没说多少,非得盯着他说立太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