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在线阅读 - 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 第99节

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 第99节

    “想当年,咱们族人,各个都是骁勇好战的汉子啊。”

    “如今混成这样,唉,愧对祖宗啊……”

    达斡尔族,契丹人的后裔。

    骑射功夫不输蒙古族,渔猎水平更能跟赫哲族一较高下。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雅克萨城被拆,世居在那里的达斡尔族被迫迁徙。

    族里的大祭司,带领大家沿着江河南下。

    途径南城的时候,发现这边土匪猖獗,城外正招兵组建营地,护卫城中百姓。

    大祭司当机立断,适龄男丁报名参军,老弱妇孺在军营外扎根。

    讷宝继续说道。

    “家族起起伏伏,除了朝廷更迭之外,还跟子孙个人努力,有着很大关系。”

    “姥姥说过,我们讷家在族里是排不上号的。”

    “鼎盛的时候确实出过镇守边关的将军。但因为是下三旗,没有机会往上走。”

    “没人做官后,大家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挣下了不少家产。”

    “但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只能说天意弄人啊……”

    宋谨言拍了拍讷宝的肩膀,开口劝他道。

    “你啊,别总是听村里那些老头子们忆往昔。”

    “往昔再好,钱和名誉,也不是他们挣的。”

    “有能耐,让老头子们带领着族人发家致富啊。”

    讷嬷嬷在家里,经常骂村里那些不着调的老大爷们。

    说他们整天就知道翻老黄历,祖宗们辉煌也好,落魄也好,都已经是历史了。

    现在都建国多少年了,他们还抱着族谱惋惜呢。

    “没错!”

    讷宝点了点头:“往昔再好,也不是咱们挣的。”

    “儿孙自有儿孙该走的路,只有咱们挣出一片天地,才不给祖宗丢人。”

    宋谨言觉得,她这个舅舅真是跟小孩儿一样。

    前一秒还在失落,下一秒又高兴起来,变脸比变天都快。

    她不由得笑着打趣:“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挣出一片天地来呢?”

    讷宝傻眼了,这个他想过,但是一直没想出来。

    “如果现在给你两个选择。”

    “碾米厂跟挂面厂,你觉得哪个更赚钱?”

    讷宝低着头,看着宋谨言一脸得意的坏笑。

    瞬间反应过来,他激动的抓着宋谨言的手。

    “你想开一间厂子?”

    宋谨言点了点头:“我想过了,卖服装鞋帽,其实并不怎么赚钱。”

    讷家在村里都算是富户了,在穿着打扮上依然节俭朴素。

    她这两天在哈拉村跟水师营之间来回奔波,看见很多人衣服上都打着补丁。

    勉强温饱的人家,哪有闲钱赶时髦,买新衣服?

    “那天买拖拉机的时候,我问过胡经理,其他农机贵不贵。”

    “他说一台碾米机能买两台拖拉机,贵得很。”

    “但赚钱的速度,也比拖拉机快!”宋谨言笑着说。

    讷宝看着宋谨言的脸,知道她是打定主意,在水师营开个加工坊。

    “你一个城里人,能干的了这活?”讷宝疑惑的打量着她。

    家里的拖拉机,他有证,还能开。

    碾米机这东西,他可一点都不会用……

    而且秋收的日子快到了,他还要去忙着秋收,没时间和宋谨言开店。

    宋谨言一个人,豆芽菜般的身材,她能干重活?

    宋谨言见讷宝误会自己,立马摆手笑了笑。

    “我是干不了,但家里可不缺能干活的人啊。”

    “我开厂子,给工资不就行了?”

    讷宝听见这话,忍不住点了点头,也有道理。

    低头沉思了一下,看着宋谨言一脸认真。

    “碾米机和挂面机,还是碾米机更赚钱!”

    “我每次去脱谷,都要排两个多小时的队。”

    “碾米坊!要开,就开碾米坊!”

    第一百零五章 老族长

    确定开碾米坊后,宋谨言和讷宝在集市周围转悠了一圈,也没看见合适的门市。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

    二人徒劳而返,回到鞋摊上唉声叹气。

    讷俊明以为宋谨言见鞋摊没有昨天旺,没赚多少钱,一脸温柔的安慰着她。

    “做生意,就要守得住寂寞。”

    “今天已经卖了一百双了,剩下的鞋,大不了二哥明天跑西柳镇去卖。”

    讷俊明双手捏着眼睛,冲着宋谨言扮鬼脸。

    “噗……”宋谨言看着拼命逗自己开心的哥哥,忍不住笑了出来。

    “二哥,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哪会因为这点事闹心。”

    讷俊明揉了揉宋谨言的头,一脸宠溺的看着她。

    “你才多大,还小着呢,”

    “别发愁了呀,鞋子会卖光的。”

    宋谨言和讷宝对视一眼,对讷俊明的天真忍不住发笑。

    他们把开碾米坊的想法,告诉了讷俊明。

    “碾米坊?这也不需要租什么门店啊,在家里开就行。”

    “家里人多,大家都能学会怎么用碾米机。”

    讷俊明想的很简单,在家用木头搭个简易的窝棚,能遮风挡雨就行。

    何必来镇里面租个门市,白花钱不说,还得有人晚上值班看机器……

    这个办法,真是点醒了宋谨言!

    对啊,租门店干什么?

    卖鞋这种东西,进货,上货,当天就可以赚到钱,租个门店,随时卖货。

    碾米就不一样了,碾几袋子,再拿出去按斤两卖就行,他们还有拖拉机,运货也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就能省下租门店的钱。

    “等回家之后,跟嬷嬷商量一下。”宋谨言说道。

    虽然嘴上说等讷嬷嬷拍板,但三个人都知道,她不会反对。

    三个人坐在一起,畅谈着碾米坊、挂面厂等等计划。

    畅享着将来,她们三个能够带领全家,乃至全村人奔小康……

    一下午聊的心猿意马,热血沸腾,都忘了卖鞋这回事了。

    到了集市快收摊的时候,宋谨言手里还剩下四十多双鞋。

    “剩下雨靴跟老布鞋,彻底卖不出去了。”宋谨言忍不住叹了口气道。

    想想也是,昨天一口气卖了700双鞋,让她的心情膨胀不少。

    要知道,一般人出门摆摊,一天能卖四十双,都属于大买卖!

    她们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这样的销售战绩已经不错了。

    “回村吧,便宜点卖,就剩下四十多双鞋,肯定能卖完。”宋谨言说。

    哈拉村的人,家家户户都会捕鱼。

    尤其像金德勇家那样,以捕鱼为生的人家。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穿靴子的。

    鞋上经常补丁落着补丁,到最后,甚至没有地方可打补丁。

    雨靴便宜点卖,金德勇家肯定会买……

    一行人开着拖拉机回到家,宋谨言累的先回屋里躺着。

    讷嬷嬷见她病殃殃的回来,连忙给她熏艾。

    关惠英是过来人,虽然没有开口问,但心里早就明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