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 第420节

第420节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两日内。

    宗亲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都拿到滚烫出炉的最新一期报纸了!

    看着这份‘太子口述奏疏’,宗亲们简直是目瞪口呆:这东宫太子妃怎么回事啊?你是不是傻啊?需知若非天后摄政,而是太子监国,你这太子妃必然更赫赫扬扬。都是因为天后的存在,才让太子只能呆在东宫,你这位太子妃也只能管管东宫事。

    如今年纪轻轻还守了寡,你不该心存怨恨吗?

    你不跟宗室站在一头就算了,怎么还扯我们的后腿?

    其实太子薨逝这件事,宗室自然准备之后拿来做做文章的,搞点不利于天后的舆情出来的。

    但还没来及做,就发现从太子妃写文,再到安定公主将此文刊于报上,传于天下……舆论已定!

    好嘛,在太子薨逝这件事上,在民众舆论这件事上,就没给他们留下一点操作的余地。

    *

    在舆论上争不过,宗亲们还握着最后一道杀手锏。

    起码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杀手锏——陛下!

    自太子薨逝,陛下不出意外再次病倒,并且于病中屡屡召见了几位宰相,显然是怕自己一病不起,在撑着嘱托身后事。

    在宗亲们看来:一个病重的皇帝,必是疑心最深的,而一个失去多年栽培的太子之帝王,只怕更是多思!

    如今东宫不在了,更没有人能制衡天后了。皇帝难道不会觉得中宫‘临朝独断’这件事很可怕吗?

    宗亲们集体的心声便是:你是个皇帝啊,你得支棱起来啊!

    最要紧的是,你要支棱不起来,我们这些亲戚就要倒霉了。

    毕竟如果按照家族来论,皇帝就是李唐皇室的‘家主’,你总得庇护你的族人吧。

    姜沃能看懂宗亲的心思,因而觉得……

    怪道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宗亲,实在还不如自己了解皇帝,对皇帝的‘仁厚’滤镜简直比崔朝还要重。

    因而这夜,姜沃与崔朝说起宗亲来,语气略带无语:“宗亲们很相信陛下会爱护他们,会为他们主持公道啊。”

    “可见陛下这些年的眼泪也没有白流。”

    皇帝的性情吧,也是一绝:大概也是从做皇子的时候就做惯了黑莲花,黑虽然是本质,但他从来没放弃过保持自己的莲花形象——

    像恒山王李承乾去世,皇帝是真的伤心真的哭着加封且不说,只说那些他不太在乎的亲戚,比如‘房遗爱谋反案’中那一伙子宗亲,皇帝心里都想好了怎么分他们的遗产了,面上也要哭着道‘皆为朕之至亲,不忍治之于法。’。

    哭一次还不够,之后‘被逼着’‘不得不’依法处置亲戚们后,皇帝还要再哭一遍,直到所有人都来劝他那些人是罪有应得为止。

    当年长孙无忌都被皇帝哭麻了,觉得自己逼皇帝处置宗亲,逼得太过,会在别的事情上对皇帝让一让步。

    因哭的太好了,许多宗亲朝臣就像崔朝一样,常常忘记皇帝转头就快快乐乐把人家的财产都抄到自己家里来,并且再也没管过这些亲戚们及其子嗣。

    甚至许多拎不清的宗亲,至今还傻白甜的认为,皇帝当年真是被长孙太尉逼着抄家的,他其实很在乎与他血脉相连的亲戚们。

    因而,宗亲们才想出了这一招,来勾动皇帝对天后的疑心:陛下啊,你难道不担心,你一走后天后会欺负李唐皇室吗?

    怎么说呢……

    正如此时崔朝对姜沃所说:“陛下确实是担心宗亲的。”

    但他倒不是担心(或者说根本不在乎)宗亲被欺负。皇帝主要是担心,人多势众的宗亲们在他走后,会欺负他家‘弱小可怜’的孤儿寡母。

    在皇帝眼里,比起乌泱泱的李唐宗亲,他家天后和儿女们,实在是太势单力弱了。

    这不,此时他还没走,这些宗亲就开始欺负人了!

    崔朝最了解皇帝的心意,他替宗亲们摇头道:“他们不跳出来还罢,陛下精神短,料理不到那里。可他们这一动,陛下说不得会再次加重下天后的权柄。”

    夏日夜晚,蝉鸣阵阵。

    姜沃仰头望着树影,笑道:“那真是,多谢他们了。”

    **

    形式一片大好!

    以上,就是宗亲们的想法。

    许多宗亲们欣喜的发现:皇帝开始怀疑天后,想要压一压天后的权柄了!

    最初的证据是,皇帝并没有直接杀掉那位对天后出言不逊的太常丞,甚至天后提出的流放三千里,都被皇帝改成了罢官,依旧令人留在京城内。

    这一下可是大大鼓舞了宗亲们。

    于是,便出现了第一个向皇帝‘实名举报’的宗亲——韩王李元嘉。

    这位敢于站出来,也是因为他资格老。他是高祖李渊的第十一子,是皇帝正儿八经的叔叔,不是普通宗亲。

    且他措辞也比较谨慎,道“天后实在权重,哪怕令天后摄政,也该稍加抑损。以免将来天后威福任己,肆意妄为。”

    皇帝认真听完了韩王的建议,表示会认真思考,然后客客气气送走了叔父。

    宗亲们都在等着皇帝的反应——见韩王说完这番话后,皇帝虽然没有褫夺天后的摄政权,但韩王也没受到任何惩罚,于是敢于‘正义直言’的宗亲更多了。

    天后上朝的时候,就屡屡有宗亲借着探望皇帝病体,来到紫宸宫与皇帝私下进言。

    说的都是天后专权之事。

    言辞也愈加激烈,从韩王谨慎建议皇帝‘稍加抑损天后之权’,变成了劝皇帝‘尽快新立太子,反正不管是周王还是殷王,都已经入朝听政了,立新太子后,就让天后交权退回后宫,做一个皇后该做的事情。’

    皇帝均不置一词。

    便有宗亲以为皇帝在犹豫,是不忍多年夫妻感情,故而便拉更多人来说服皇帝:陛下,一个人的建言,你要犹豫,这么多宗亲都害怕天后掌权欺压宗亲,你总得考虑一下了吧。

    对此现象,几位已经听过皇帝遗诏,在太子薨逝后又被皇帝宣去嘱咐一回的宰相们,都颇为无语。

    王神玉还私下跟姜沃说过一句话:这世上怎么这么多傻子啊?陛下这明显钓鱼呢,还真有人前赴后继把自己挂到钩子上去。

    *

    而在宗亲越演愈烈的攻讦中,天后依旧稳如泰山。

    甚至这日难得有点闲暇时,媚娘还邀姜沃过紫宸宫来下棋。当然严承财去中书省传旨的时候,说的还是‘天后请姜相议政’。

    姜沃把手中的公文交给刘祎之,就到紫宸宫去了。

    严承财带着宫人们都退下去。

    窗扉门户洞开,院中无人。

    两人便说起近来宗亲攻讦之事——

    媚娘捏着一枚棋子,边看棋局思考下一步落子,边随手在棋盘上敲着棋子道:“这件事上,我是信陛下的。”

    姜沃看着说这句话的媚娘。

    她听得出,媚娘这句笃定的信任,虽有夫妻多年的了解在里面,但比起夫妻情分,这句话里,更多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对另外一个成熟政治家的信任。

    果然,媚娘落子后,说完了后半句话:“陛下不会为了几句流言,心血来潮的就改变自己对朝堂的布局。”

    莫说优秀的,只说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都不会在大局上反复无常。

    哪怕这个布局,是会有风险——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毫无瑕疵的布局,人能做的,无非都是当前选项里,最好的选择罢了。

    而作为上位者,选定了,就会坚持到底。

    就像先帝,在选中晋王为太子后,哪怕当时晋王的表现的有一些让他担心的‘年少、过于仁善柔和’,但先帝也不会再半路被人劝一劝,就想着换个储君。

    作为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政治家,他们皆是落子无悔。

    会支持自己选中的继承人到底。

    *

    下过棋后,媚娘又给姜沃展示了下,叫她来的第二个缘故。

    姜沃看着天后取钥匙,开锁,然后取出来一个黑色的匣子。

    她心中已经有预感,打开来看,果然,里面有不少纸页,写着此番状告天后的宗亲名字,以及具体言语。

    媚娘在旁叹口气道:“我一向自问记性不差,但国事繁多难免有遗漏——还是记以笔墨的精准,也免得将来忘了谁就不好了。”

    姜沃略带敬畏地合上匣子:好一份死亡笔记。

    媚娘继续道:“说来,宗亲这个时机选的倒好,算准了陛下就算动怒,也不好大动干戈。”

    今岁东宫已无,再大肆处置宗亲会令朝野动荡。皇帝应当只会挑几个典型责罚一番,告诫朝堂。

    天后的手指,轻轻敲在匣子上:“剩下的人,只好留给我了。”!

    第278章 何必走那条路?

    调露元年,关中雨水颇多。

    因多雨少阳,对皇帝来说,这个夏日比起往年的夏日,倒不算难熬。

    于是皇帝就这样,边养病边拿宗亲们当鱼钓,足足钓了两个多月。而这段时间,天后则有条不紊带着宰相与朝臣们安排防涝之事。

    直到雨水里带了些初秋清寒之意,皇帝才终于停止了钓鱼。

    而让皇帝停下的缘故,还是因为……鱼急了。

    皇帝一直没有表态,让告状的宗亲们从振奋到疑惑再到无语:陛下也太磨叽了,听我们告了那么久的状,怎么还不定下新太子,压制天后?

    等什么呢?

    他们阵仗闹得这么大,天后必也是知道的,别等来等去,陛下忽然驾崩了,留下他们被天后一锅端了。

    得催陛下动起来啊!

    这些宗亲皆是以辈分最高,跟皇帝亲缘关系最近的韩王李元嘉为首,便有人请韩王去催一催陛下,早下决断。

    李元嘉这位皇叔,也有些搞不明白这位皇帝侄子在想什么。毕竟就他看来,宗亲们的建言,皇帝明显是听进去了啊。

    当然,如果李元嘉见过当年皇帝是怎么应付长孙太尉的,就不会自信到觉得皇帝听进了他们的话。

    可惜没有如果。

    因此李元嘉就把皇帝的客气温和,当成了善于纳谏。

    甚至还自发给皇帝找了个缘故,对宗亲道:“天后到底摄政多年,陛下便是想卸掉天后摄政的权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成的。”

    “总得有个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