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七章:无人响应

第九十七章:无人响应

    曹操早就想到了在大灾之年,会有饥民暴乱发生,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会形成这般汹涌之势!那么,这场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发展得如此迅猛,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天灾人祸,老百姓已经被逼到水深火热之境,肯定是最根本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几项重要因素,也是促成这场农民起义,迅速扩大和发展的催化剂!

    首先,曹操这些年来,连续用兵,征走了中原和北方大量男丁,导致地方部队一再抽条,维持治安的力量,严重不足了!

    远的不说,就说征伐西凉和南征之战,曹操勉强凑出的二十万军队,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部队士兵,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些人大部分还因为战败,或死或降,有去无回!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战场上,往往死得最快的其实就是没有经验的新兵,而那些老兵油子,轻易不会战死,活得更为长久!

    曹军南征大败亏输,能侥幸逃回来的,都是精锐部队里的那些老兵,而那些临时征调来的,地方驻军出身的新兵蛋子,几乎就没回来几个人!

    换句话说,曹操虽然经历了一场大败,但他原有的那些主力军团的基本架构还在,有这些逃回来的老兵作为基础,再招募一些新兵,将来还是一支强军;可地方驻军的那些家伙,就等于是全军覆没了!

    这就导致原本负责维持地方防务,缉拿匪盗的那些武装力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各地郡县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当农民起义迅猛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居然能够连续攻克各地郡县,就足可见防御有多么空虚!

    就比如起义的爆发地沛县吧,那里并非边境,乃是中原腹地,本来驻兵就少,还被曹操征走了那么多人,导致整个县城,仅有百余兵丁守卫,也就能看守大门,抓个小偷什么的,还能干嘛!

    因此,当起义军杀来之时,这些家伙压根没抵抗就四散奔逃了,甚至不少本乡本土出身的兵丁,立时改弦更张,加入了起义军!百姓们挨饿,他们的境遇,也没好到哪去,官府粮仓里仅存的那点粮食,也是这些人生存下去的希望!

    其次,曹操在防范饥民暴动的策略和布局上,也出现了误判!

    中原地区,乃是曹操的发迹之地,沛县所属的沛国(诸侯郡国),更是曹操的老家,他是沛国谯县人!曹操万万没想到,农民起义会由自己的家乡而起,只把防范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河北地区!

    目前,曹操的大本营是在邺城,那里本来是袁绍的地盘,整个河北都是属于后来归附的地区,人心未稳,袁氏的影响力尚有遗存,曹操觉得这里才是重中之重,而非中原!

    因此,曹操也是把手头上能够调动的军队,基本部署在了黄河流域,以及河北一带,却忽视了中原地区,导致那里防备空虚,根本来不及调兵掐灭起义之火,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这才导致了起义军的迅速崛起!

    再次,发生起义的中原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积淀和群众基础!

    这场起义最早是发生在什么地方?沛县!听着耳熟不?刘邦不就是这里人么!还有,起义军的领袖王奉,是彭城人,听着耳熟不?这里不就是当年项羽的大本营么!

    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其中刘邦最终还创立了大汉四百年江山基业,他所指靠的手下能人,有相当一部分,也都是沛县及周边的一群铁哥们!

    换句话说,这里是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之所在,人们的骨子里又多少有那么点造反的基因,如同一堆干柴,平时摆在那里并不起眼,可一旦遇到一颗火星,便是冲天烈焰!

    最后,王奉起义军所打出的,“灭曹贼,兴汉室”的旗号,十分具有号召力!

    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肯定是秦朝,不过因其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对后世的影响力太小了!尤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秦朝本来就是一个不被接受,不应该存在的国家!

    而汉朝,享国四百年,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华历史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认为汉廷就是正统,从自己出生的那天起,甚至祖宗多少代往上都是一样,这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如今老迈的汉王朝,已经走向了衰落,可是它的影响力,依然还在,崇汉士人和百姓颇多,这些人的思想观念,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

    因此,王奉喊出的“灭曹贼,兴汉室”的口号,可谓符合了当时一群人的政治期望,从法理上就给这场起义定下了正义的基调,不仅无数百姓因为挨饿而愿意加入队伍,就连一些士人书生,最后也都逐渐地参与进来了!

    由此,王奉高举义旗,揭竿而起,得到了天下响应!并州、冀州、幽州、青州、豫州、徐州纷纷出现了多股起义军,他们也是打着灭曹兴汉的口号,劫富济贫,诛杀恶吏脏官,并共奉王奉为讨逆大将军,号令天下群雄,共诛曹贼!

    很快,这股起义之火,迅速燎原,一时间曹操的地盘上,四处告急,半壁沦丧,大有当年黄巾起义之势!首领王奉,志得意满之余,下达命令:先克邺城者王之!杀曹贼者,封万户侯!可奇怪的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却响应者寥寥,各地起义军都没有动静了!

    这是怎么回事?呵呵,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意率先出兵向邺城进军!各地起义军领袖,都在观望着王奉的举动,甚至个个心怀鬼胎,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历代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总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可循!往往率先揭竿而起者,最后都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就算最后这场起义真的成功了,打下江山,统一了天下,获利的也往往是后来居上者!

    王奉率先揭竿而起,就如同历史上的陈胜吴广一样,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必然是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首先要灭的,就是他!

    各地起义军领袖可不傻,谁愿意追随他一起往火坑里跳啊!攻打重兵防卫的邺城?触那个霉头干嘛!抢来的粮食,够吃上好一阵了,每天喝酒吃肉,岂不快哉!

    王奉也不傻啊!若没有各地的积极响应,他率领手下这几万乌合之众,能打得下邺城才怪,纯属主动送死!可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这场起义已经闹起来了,难道就此打住各回各家?还哪有家啊!

    王奉也算读过一些书,深知造反的这条路,一旦走上去,就是万劫不复,没有回头和后悔的可能!他绞尽脑汁,终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寻找外援,争取益州刘纬、荆州刘备,以及东吴孙权的支持与配合!

    毕竟王奉起义,所打出的旗号是灭曹兴汉,这与刘纬、刘备和孙权他们的政治纲领和最终目标,大体相同!m.zwWX.ORg

    有了意识形态上的共同基础,王奉相信,这些手握雄兵的诸侯,应该不会坐视不理,最起码能在南方起兵策应,牵制曹军主力,使其首尾难顾吧!就算他们不是为了支援起义军,只为自己打败曹操,扩展疆域的目的,这也是个用兵的大好良机!

    于是,王奉亲笔写了三封书信,派遣亲信秘使分别送去了益州、荆州和东吴,那么结果如何呢?竟然没人搭理他,毫无回音!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