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言情小说 - 戏明在线阅读 - 第 293 章 第 293 章

第 293 章 第 293 章

    张灵宣布完了,也没把朱笔给别人,而是转头对文哥儿说道:“我是很看好你的,算下来我们也认识两年多了,说是看着你长大也不为过。作为朋友,我当然希望你能通过这次岁试!”张灵语毕,干脆利落地提笔在心愿清单上打了个叉,“但是为了喝到三白酒,我只能对不住你了!”文哥儿是京师有名的小神童没错,可文哥儿才八岁,又是回到浙江参加岁试,别人哪里知道他是谁啊?要不然别人还要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做什么?直接打叉又不会有什么,还要先煽情一通做什么?张灵把叉叉给打上了,唐寅也跟着打了个叉,他倒不是为了他的福贞酒,纯粹是看不惯文哥儿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文哥儿见唐寅表示不看好自己,哼哼两声,眼巴巴地转头看向祝允明和文徵明两人。你们苏州人,不能合伙欺负我这个余姚崽!岁试通不通过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要有人支持我!文徵明是最心软的,想想文哥儿一个小孩儿过来苏州玩,他们可不能真把小孩欺负哭。他拿过朱笔在自己的心愿后头打了个圈。祝允明本来就在劝唐寅振作起来准备科举,这次也没有站在唐寅那边,而是打个圈表示自己觉得文哥儿可以通过。张灵见状说道:“你们两个心软的家伙就赶早把酒准备好吧!”文哥儿不甘示弱地给自己打了个圈,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一定能通过。俨然忘了自己一开始是准备去积累考试经验的。有几个好友作陪,唐寅精神好了不少,提出让文徵明他们带文哥儿去虎丘逛逛。本来他是不准备去的,因为他还在孝期,出去许多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连玩都不能玩尽兴。但文哥儿力邀他一起去,说是早就听闻虎丘云岩寺的斋饭很好吃,他很想去吃吃看!唐寅瞅了他一眼,说道:“没想到你连这个都打听清楚了。”文哥儿道:“那当然,我早就跟先生问得明明白白!”既然文哥儿都这么说了,一行人便又从阊门那边的码头出发,乘着小船晃晃悠悠地到了虎丘一带。都说“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这话果然不假,文哥儿才登船就远远瞧见了那立在虎丘上的高塔。从阊门到虎丘,有一段据传是由白居易修浚的山塘河,乘船在山塘街间穿行,只见两岸酒幌店帜迎风招展,瞧着繁华又热闹。由于沿岸的“白公堤”长达七里,故这段河道又有“七里山塘”之说。文哥儿听着祝允明他们介绍起“白公堤”,乐滋滋地说道:“据传苏轼曾因为心慕乐天而取号‘东坡’,后来杭州竟也有了苏公堤。可见我们若是见贤思齐,将来也会有祝公堤、文公堤、唐公堤、张公堤、王公堤!”张灵摇着头道:“别带我,我可不参加科举,你们自己修去。”唐寅却是对自己很有自信的,根本没有否决文哥儿的想法,而是调侃道:“你这个王公堤听着就有点大逆不道了,不如还是叫神童堤吧!”文哥儿道:“我可是至少要活到八十八的,世上哪有八十八岁的神童?!”唐寅道:“一朝为神童,一辈子都是神童,你就认命吧。”有友人在侧天南海北地闲扯,莫说七里水路,便是百里千里也不算什么,一行人很快抵达虎丘。下了船,剩下的就全靠腿了。文哥儿年纪虽小,走起路来却一点都不输人,一口气就跑到了剑池旁的千人石上。千人石,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可以坐上千人的大石头,据传晋代那会儿就有高僧曾在此处讲法。可见这么一个大石坪不仅可以容纳许多观众,传音效果还很不错!要不然高僧讲经难道扯着嗓子讲吗?不可能的,那多影响高僧形象!所以,这是个天然的演唱会场地啊!文哥儿拉着张灵说道:“这个地方好,你说要教我唱《莲花落》的,就在这里教我。”他还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竹笛,表示自己可以贡献乐器给他先把曲子演示一遍。张灵道:“哪里是用竹笛的,得用竹板。”张灵拿他没办法,也就接过笛子给他吹了个节拍,吹完了,又给他编唱词。这是用来街头卖唱的歌儿,特点就是很好唱,且唱词随便编,只要你给钱,我可以现编一段词儿夸你人美心善,只要最后用回“莲花落,落莲花”之类的结尾就好。文哥儿一听就懂了,街头说唱艺术!两人一个教一个学,相当地旁若无人。随行的文徵明几人已经离得远远的,唐寅是因为守孝期间不能碰这些吹拉弹唱的玩意,文徵明他们则是丢不起这个脸。文哥儿道:“若是您手头有画好的,可否卖我几幅,我带回去给太子殿下瞧瞧!”文哥儿不是拘泥之人,见周臣生活不像太困窘的,便也没有非要给钱。他爽快说道:“我老师是匏庵先生,刚归家守制。我是随老师回来的,目前暂住在长州东庄。”哪怕只是草稿,文哥儿也备受震动。说起来他最近喜欢画乞儿,还是远远听到有人唱《莲花落》才循声而来,没想到居然会见到唐寅等人。因为周臣把他们每个人都画得瘦骨嶙峋、情态可怜。他打开书篓把自己今天的草稿拿给文哥儿看,里头是好几张乞儿图,有老有少,神态各异,只是一个两个都衣衫褴褛、神色木然,隔着纸张都能看出他们过着什么日子。偶有还能卖艺讨钱的,眉目间也难掩凄苦。近来他对画市井人物很有兴趣,便游走于苏州街巷之间物色感兴趣的绘画对象。按照文艺界的分法,职业选手可以称为“行家”,不靠这个为生、跨行过来玩耍的就叫“利家”。文哥儿立刻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一问,才知道这位是个画师,叫周臣,也是苏州人,师从同乡陈季昭(主要是两家住得近,他又提着学费上门,人不好意思不收,就教他了)。周臣初时跟着陈季昭学山水画,如今陈季昭年事已高,他便自己日夜揣摩。好在他是个挺知足的人,旁人累死累活不一定能养家糊口,他能凭画技养活全家已经很不错了,何况他本身也极喜欢作画。周臣一听是给太子殿下带的,忙说道:“不过是闲暇习作罢了,哪里要你掏钱买?你住哪儿?我回头让人给你送去。”听到文哥儿这出身、这学问、这名气,他心里颇有些羡慕。祝允明便把小神童的光辉往事给周臣讲了一通。待到吃好玩好下山时,一行人便分开了,唐寅、张灵、周臣他们走阊门方向,文哥儿和文徵明他们则走长州方向。像苏轼他们这种纯画着玩的文人跨行作画,一般就被称为“利家”。周臣道:“有时候有想法了,怕回去后会忘记,一般会就近找个地方画个草样。”大概是由于他和沈周师徒俩都很有天赋,且都非常长寿(活到区区八十好几),平日里有的是时间琢磨绘画技巧,所以哪怕他们不是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手,画技也达到了行家水平!周臣立刻道:“匏庵先生与我老师也算旧交,我到时亲自给你送去,顺便拜访一下匏庵先生。”周臣道:“我也是偶然生出这么个念头来,才特意出来走走看看。”他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普通画师,把这些人画下来也不过是锻炼一下画技而已。他们闻言纷纷笑道:“你不是在江南长大的吧,说话唱曲都带着京师的口音。”有懂唱《莲花落》的,还当场给文哥儿揪了几个错处。这小人在吴语之中延续古意,乃是小孩子的意思。正是春日好光景,来虎丘游玩的人不算少,众人行至千人石听见《莲花落》,还以为是哪个乞儿在卖唱,定睛一看,却是个衣衫落拓的年轻人在教一个俊秀小娃娃学唱。文哥儿浑不在意地辩驳道:“乞儿唱得,我唱不得?乞儿吃饭用碗,我吃饭不能用碗?”文哥儿虚心受教,跟着热心群众学了好一会的苏州话。等人群散去后,他才瞧见唐寅他们似乎在跟什么人聊上了。文哥儿对于出现在唐寅他们身边的新面孔也很感兴趣,两边一聊才知道这是个“行家”。看看人家,画着玩都能远超无数职业选手,在绘画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少人驻足听完一曲,忍不住笑着问文哥儿:“你可知道这曲儿是乞儿唱的?”当地人对吴语辨识度是非常高的,连苏州不同县的口音都能听出来,更别说文哥儿这个从出生起就没回过南边的小子了。众人笑道:“好伶牙俐齿一小人!”都是经常参加苏州前辈组织的各种聚会的人,彼此间哪有不认识的道理?周臣一听是吴宽的学生,更庆幸自己没收钱,吴宽可是和他老师陈季昭颇有交情的前辈,他真收了这钱哪还好意思到东庄去?文哥儿对周臣这位职业画手还是很感兴趣的,见周臣是背着个书篓上山的,凑到边上探头探脑:“你随身带着笔墨纸砚吗?是不是还有你画好的画?”既然文哥儿跟张灵杵在一起,两边自然是认识的。两边就这么说好了,又约好一起登虎丘看塔吃斋饭去。像文徵明这样本业是科举出仕,副业才学学书画的,就属于传说中的“利家”了。所以,不管想干哪一行,都必须要活久点!文哥儿也跟着王老爷子他们学过余姚话,混在吴语堆里听和说都是没问题的,见有这么多人围过来,他还兴致勃勃地给众人献唱一曲,问他们自己唱得对不对。周臣知晓唐寅家有丧,先是宽慰了几句,接着便问起文哥儿的来历。他出身十分寻常,读书远不如唐寅几人多,平日里把心思都放在钻研画技上。文哥儿肃然起敬:“旁人都爱画仕女图,像您这样的倒是少见。”只不过“利家”这称呼一开始是用来嘲讽苏轼他们“全是文人意趣,毫无绘画技巧”而已,到后来元朝文人大多没啥出头机会,只能寄情山水、作画写曲,文人画大量涌入画坛,才演变出“行家匠气不雅,利家士气能高”的说法。()。

    春溪笛晓的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