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第 41 章
书迷正在阅读:在那之后的你、我只想找个地方沉睡、我,被废太子,开局签到大雪龙骑、从斗罗开始抽奖女神、拒不复婚之前夫滚远点、一个很暗很暗的暗卫、分寸、旋涡之下、快穿:炮灰宿主有点坑!、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
翌日一早,文哥儿得知谢迁有空,便溜达去谢家找老师交功课。 谢迁平时都是休假才有空教他们,所以大人们放假等于他们小孩加课,这一点毛病都没有。 文哥儿在丘家读了几天书,谢迁交代的课外阅读也没落下。他一点都不怕考试,是以去谢家报到也非常积极,没一会就和谢豆会合了。 结果谢豆见了文哥儿,一脸的欲言又止。 文哥儿心里咯噔一跳,瞅了谢豆豆一眼,又瞅了谢豆豆一眼,一下子把他脸上的心虚和惭愧尽收眼底。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谢豆这家伙又没好好保密。 好在文哥儿也只是不想谢豆掺和进来而已,就谢豆那张嘴哦,他可不放心把事情告诉他。 文哥儿问:“你昨天做啥了?” 谢豆听文哥儿这么一问,只得老老实实把自己不小心撞到谢迁的事给讲了。他也没有办法,不管他出不出卖文哥儿,他爹都会知道的。 文哥儿道:“没什么要紧的,说了就说了。” 只不过“有秘密绝对不能让谢豆豆知道”这个基本搞事原则又一次被文哥儿刻到心里去了。 谢豆见文哥儿没恼自己,心情立刻好了起来,拉着文哥儿一起去交功课。 谢迁把他俩分别考核了一轮,把谢豆撵了出去,独留下文哥儿坐在对面。 谢迁端起一杯茶,慢腾腾地喝了一口,也不急着开口发问。 文哥儿乖乖巧巧地坐在原位,有样学样地端起自己面前的热饮子学着谢迁那样喝。 只不过他慢腾腾尝了两口后觉得贼拉好喝,立刻又变成了愉快地吨吨吨。 谢迁就没见过文哥儿这么沉得住气的小孩儿。他搁下了热茶,瞅着文哥儿说道:“你昨儿被欺负了,准备怎么报复回去?” 文哥儿矢口否认:“什么报复?我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孔圣人说得好,咱要以德报怨!” 谢迁语气淡淡地说道:“这句真是孔圣人说的?你把这段话完完整整背一遍。” 文哥儿:“…………” 聊天就聊天,怎么突然要人背书! 这段话完完整整背出来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两句小小的对话——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所以孔子说的其实是“你以德报怨了那拿什么去酬报恩德”“咱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你提出要“以德报怨”孔圣人是第一个不赞成的。 文哥儿随口一背就知道自己胡诌错了,立刻闭上嘴继续装乖宝宝。 他还是个孩子,他能做什么呢! 连他爹和他老师对刘吉都是敢怒不敢言,他难道还能撼动个内阁阁老的地位不成?那可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谢迁见文哥儿嘴巴比谢豆严实多了,也就没有再多问。 他只说道:“你要记住,你是你爹的儿子,也是我的学生。你这个年纪固然没人会和你计较,可他们同样不会觉得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只会觉得你做的事是出自我和你爹的授意。” 换成别的三岁小孩儿,谢迁不会和讲这些事,毕竟讲了他们也听不懂。 可文哥儿不一样。 哪家三岁小孩像他这样,让背《论语》某一段马上张嘴就来? 眼下文哥儿介于懵懂和聪慧之间,正是最需要引导的时期。他有时候知道怎么去做一件事,但是并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做的事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文哥儿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听着谢迁把事情掰碎了给自己讲,也觉得自己有点想当然了。 他偷偷瞅了谢迁一眼,悄然往后挪了挪,挪得离谢迁远了一些才辩解说:“……我也没做什么。” 谢迁望向他。 文哥儿道:“就是叫金生偷偷出去教人唱首歌儿。” 同时他还教给金生一点营销小技巧,比如自己学会了得一个铜板,拉一个朋友来学得两个铜板,朋友越多拿到的钱越多! 过年期间小孩子最爱到处乱窜,新鲜事物传得也特别快,金生一口气跑了几个小孩儿最爱扎堆的地方,轻轻松松就把歌传遍了大街小巷。 都不用过夜的。 想来随着这些小孩接下来几天走街串巷,那首歌儿会传得更快。 谢迁眉头跳了跳,瞅着文哥儿发问:“你叫金生传了什么歌儿?” 既然已经被谢迁发现,文哥儿也没藏着掖着,绘声绘色地给谢迁来了一段。 来了一段《弹棉花》。 弹棉花呀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 这歌儿的特色就是,洗脑,特别洗脑,听上一遍你就会唱,甚至还会自动在你脑内循环。 谢迁:“…………” 真的,已经在循环了。 文哥儿这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谢迁也听说过刘吉那个绰号,这位阁老越被弹劾官位越高,可不就是“刘棉花”吗? 听听这句“半斤棉弹成八两八”,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文人的笔向来是他们的手中刀。 据传明朝就有位叫王九思的文学家和当时的首辅有恩怨,他因为有次负责朝廷干部考核时没照顾首辅亲属,没过两年就被找了个由头贬官,最后才四十几岁就被迫辞职回家。 王九思壮年失业,非常悲愤,抄刀写起了戏曲。他写的其中一部戏叫《杜甫游春》,讲的是杜甫受到奸相李林甫的排挤,不得不远离朝堂! 这剧情听起来多耳熟对不? 更巧的是,当时的首辅也姓李。 这代入感顿时就更强了。 已知王九思是自比杜甫,那么戏文里那个李林甫到底是谁,谁都不会明说,可谁都知道! 要论口诛笔伐的舆论战,文人是最会玩儿的,他们也是最容易品明白的。 有时候可能别人没那个意思,他们都能品出点别样味道来! 刘吉自己肯定也听说过“刘棉花”这种气人的说法。 可想而知,要是刘吉发现满城都在唱这首《弹棉花》,脸色会有多不好看! 搞讽刺这种事,谁先代入谁就输了! 谢迁睨着文哥儿:“怎么想到这个?” 文哥儿开始甩锅:“爹说的!” 他爹去年带他去拜年,私下和他提了一嘴刘棉花,他记得可清楚了! 谢迁只觉王华也是个不靠谱的,怎么能把这种绰号给文哥儿讲。真要是出点什么事,刘吉怪到他头上一点都不冤枉。 谢迁道:“欺负你的是刘阁老孙子,你编歌儿编排刘阁老做什么?” 文哥儿有理有据地说:“心情不好,肯定打孙子!” 这要是一般孙子,挨打可能性也没那么高;可摔他哨子那个混账怎么看都是刘家最顽劣的混小子,刘吉心情不好不打他打谁? 谢迁:“…………” 谢迁道:“也没见你祖父心情不好就打你。” 文哥儿道:“那不一样,我可听话了!” 谢迁觉得“听话”两字有待商榷,他把金生喊了进来,详细询问金生都是怎么做的、能不能保证没有人发现。 金生不由看向文哥儿。 “别看文哥儿,你一五一十说清楚。”谢迁语气温和,却带着大人独有的威严。 金生到底是小孩儿,面对谢迁不敢有所隐瞒,把自己是怎么办事的都讲了出来。 文哥儿教的歌很好学,又有钱可以拿,小孩儿们都呼朋唤友过来学歌领钱。 他是远离了长安街才去接触那些小孩儿,也特意换了装束压了嗓儿,全程没有暴/露过自己的身份。 想来即便有人反应过来去追溯源头,也不可能查到他身上。 谢迁耐心地听完了,才摇着头道:“万一他们里头有个和文哥儿一样好记性的,你能保证自己不被认出来吗?只这么一次,下次你不能再替文哥儿做这样的事,否则被发现了文哥儿可能没事,你却是会遭殃的。” 金生低下头,一副把话听进去了的恭谨模样。 谢迁这话也不全是说给金生听的,也有告诫文哥儿的意思在。 这小子胆子着实太大了。 小孩子之间起了矛盾,他能直接咬上对方的阁老祖父。世上还有他不敢干的事情吗? 有时候无惧无畏不是什么好事。 这世道容不下太放纵肆意的人。 文哥儿听谢迁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草率了。金生跟了他一年多了,算下来还是他奶兄,万一为那么个混账家伙把金生赔了进去可真不值当。 文哥儿保证道:“我下次不会这么干了。” 见文哥儿把话听进去了,谢迁也没再责备他,只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以后要做什么须得先和我或者你爹商量商量。” 文哥儿点头如捣蒜。 谢迁让他找谢豆玩儿去。 文哥儿熟门熟路地过去寻谢豆,却见谢豆正在教他扎着小揪揪的妹妹念《三字经》。 只不过谢豆教得不太专心,眼睛不时往门外瞟,惹得他妹一直扯他袖子,催他快点教下一句。 等瞧见文哥儿来了,兄妹俩齐齐把《三字经》扔到一边。 谢豆跑过来追问:“爹和你说了什么?” 文哥儿目光落在扎着小揪揪的昔娘身上,有点想扯扯她头顶的小揪揪。 他艰难地忍住了作为三岁小孩的顽劣天性,随口和谢豆扯淡:“没说什么,就是让我背了几句《论语》!我们才刚开始读《论语》就让背了,太过分了!” 昔娘在旁边好奇地插话:“《论语》?” 时人对女子的才学要求不高,只要能识文断句、通些文墨就好。即便是要她们读书,那也是读《女诫》《内训》《列女传》之流,经史之类的书一般是不必读的。 昔娘比文哥儿还小半岁,还没到开蒙的年纪,平时不过是跟着哥哥认几个字,自然没听说过《论语》。 文哥儿心里压根没有哪些书女孩儿不能读的概念,三言两语给昔娘解释了一下那是什么书,还对昔娘说道:“等你把字认全了,你哥哥再教你读。” 谢豆是个好哥哥,闻言拍着小胸脯打包票说交给他没问题。 三个小孩凑一起读了会书,又搬出新到手的积木玩了起来。 谢豆一边玩还一边央着文哥儿给他讲《三国演义》里的那段赤壁之战。 文哥儿压根记不得原文,更没买到时下流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抄本,每次讲都是照着模糊的记忆一顿瞎编,把几个精彩节点讲完就完事。 就这样,谢豆还屡听不厌。 可文哥儿却是已经讲腻了,决定哄谢豆自己讲:“你都听那么多遍了,不如你来讲给你妹妹听听,等你忘词了我再给你补充。” 谢豆接到这么重要的任务,高兴得不得了,开始手舞足蹈地给妹妹讲那什么草船借箭、铁索连船、周瑜打黄盖、借东风等等经典桥段。 谢豆东一搭西一搭地认真讲着,他妹睁着乌溜溜的眼睛认真听着,瞧着竟是出奇地和谐。 文哥儿好几次想出言纠正谢豆讲错的地方,可瞧见他们兄妹俩都乐在其中,他也就没再插话。 趁着谢豆在讲故事,他先把大船搭起来! 文哥儿一如既往地玩了个尽兴才回家,不管走在路上还是回到家里都不带半点心虚的,仿佛目前正在京师悄然流行开的《弹棉花》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弹棉花》这首洗脑歌儿果然流传得很快。 虽然已经没有人发钱了,它的传播速度依然没慢下来,不少好事小孩自发地口口相传在街头巷尾唱了起来。 不出三日,连长安街都有小孩学会了这首歌。 既然小孩们听说了,他们家里也陆续知晓了这歌儿的存在。 有些听说过“刘棉花”这绰号的人,听了这歌儿以后内心十分微妙。 他们让小孩儿不许乱唱。 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当面说好好好,背地里觉得好奇怪啊,多好学的歌儿啊,为什么不许唱?就唱,就唱! 王华这时候才从谢迁那儿得知文哥儿干的好事。 这会儿京师只要有耳朵的人,都已经被《弹棉花》洗脑过了。 听说刘吉也听了这首歌儿,还是他孙子蹦蹦跳跳地唱着这首崭新的童谣回家,正好被刘吉听个正着。 谁都不会傻到在刘吉孙子面前提那个绰号,是以他孙子压根不知道《弹棉花》说的就是他祖父,见着他祖父还兴高采烈地冲上去,从头给他祖父唱了一遍这首京师最火童谣! 当时刘吉脸就黑了,当场给他孙子来个家法伺候,还把他那混账孙子禁足一个月,不许他再出去瞎闹。 不得不说,文哥儿这仇报得还挺精准的! 王·一切结束才知道事情始末·华:“………………” 他的感觉果然没出错,他儿子真是一个比一个能闹腾。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春溪笛晓的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