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索林帖木儿憋屈啊
书迷正在阅读:我死后,病娇摄政王一夜白头、透视傻医、重生1985,给妻儿幸福生活、她生崽诈死后疯批总裁日夜通缉、不朽剑魔、蓝月:武道第一战尊、七零空间:极品夫妻杀疯了、四合院:从绑定灵田开始、JOJO:开局夺舍迪亚波罗、过气武林高手重生三十年前
顿时枪阵中爆发出一阵震天响的呼喝声。连那些紧张到满头大汗手脚发麻的基层军官都声嘶力竭大喊着给自己鼓劲。燕王在一辆望楼车的车厢上用高倍望远镜看着战果也很是欣慰。毕竟冷兵器时代战兵的素质最大的一个要素就是纪律,所谓刀斧加身岿然不动。特别是前排的长枪兵更需要视死如归。张璟给出的战阵方案中,横排有大车占据一半,长枪兵在大车间占据一半。充分利用大车的防护力和后排弓箭手的远程输出。这种还不是真正的偏箱车战术。主要是时间来不及了。这些个大车也都是张璟在燕王接到圣旨后连忙改造的。三天时间就改造了两百多。全部都是四轮车,两边的车厢板可以放下。也可以把盾牌插上去提高车厢防护高度。这些盾牌都是用户营寨寨墙加固用的。一米八的高度插在车厢底座上。盾牌两边有缺口,当组合起来的时候正好是个可以把火铳枪管伸出去的洞。用齐射火力打伤,不求精度。一百尺的距离基本无需瞄准。把火铳端平即可。 有人要问了,你都上火铳了怎么还用弓箭兵啊?开什么玩笑,一个弓箭兵培养需要两到三年。而且弓箭兵的段时间爆发输出比弩兵强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整个冷兵器时代弩兵都没有完全取代弓箭兵的缘故。那些战争游戏里面弓箭兵竟然比弩兵便宜真的不知所谓啊。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弩兵训练也就三五天。另外一个必须使用弓箭手的重要原因是,一定距离上的吊射。几乎没有别的兵种可以取代。而这种吊射的威力很可怕,是自上而下的。就算是到了马克沁时代也有类似的战术。士兵还没有发现对方阵地就被从空中掉下的金属弹丸消灭了。 蒙古骑兵也没有退缩,在马上对射了两轮后,离车阵也就五十尺了。这个时候万户一声令下,马队分做两队就向军阵左后跑去准备画圆了。燕王此时手中小旗一举,传令官一声令下。正面接敌的十辆大车上就想起了炒豆般的爆响。噼噼啪啪!一阵硝烟弥漫在大车阵前。开始转弯的蒙古骑兵这时候马身是侧过来的。弹着面积几乎是正面的五六倍。打不中人也能打中马。此时骑手中弹倒地不死也被后面骑兵踩撞致死。要么挂在脚蹬上被马拖着跑。马中弹就直接翻到,骑手要么飞出去,要么被压在马下。这轮齐射几乎一下子射倒了不下三五百骑看上去好像不多,但是正好在队形变化的时候。而后续的骑兵在往前跑,前面的转弯时候不断的落地。这种时候就会乱起来。而骑兵阵型最怕的就是混乱。速度上不去就无法执行战术。 这时候车后的民夫把火铳手射击完毕的火铳换了下来,递上了装好了弹药的火铳。三息过后枪声再次响起。有一批骑手倒地,后续的骑兵开始要躲开地上的马尸了。这时候冲击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很多骑兵选择早早的就进入转圈的模式。而火铳不断的射击让这次冲锋草草的结束了。索林帖木儿铁青着脸,看着几个万户。zWWx.org 万户阿拉图开口了:“同知,现在对方有两支精骑在两翼游走,侧翼突击已然没有效果,中军冲击又不利。如果全军押上,侧翼就会承受很大损失。除非不惜伤亡。这局面要么撤军,来日再战。要么全部压上,看看两军哪家韧性更强。这个局面好难受啊。”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战士的归宿就是死亡,草原勇士终归要去长生天。苟活于世不是我们草原英雄的归宿。阿拉图,你领麾下冲击明军右翼。查干巴拉,你率麾下冲击明军左翼。请两位全力以赴,畏首畏尾者、贻误战机者斩!中军号令万人敌分前后三队准备冲阵。”索林帖木儿刚刚下完这道命令,两位万户就拨转马头去两翼指挥作战。 “前军出动五千骑即可,其余骑兵慢行。命掌旗官,大纛不动。”这个老六啊。还想着留后手啊。 对面的燕山卫中军望楼上的哨兵大声呼喊:“敌左翼展开!敌右翼展开!整体阵型缓步向我迫近。敌离我三里!敌离我二里!敌前军阵型展开向我迫近。” “命左右两翼准备接敌!抛射机装弹!弓箭手搭箭!火铳手检查装弹!长枪手架枪!”传令官把燕王的命令一一发布。而大车后弓箭手方阵的后面。一百五十部抛射机依次排开,民夫把一个个圆形的火药弹从包装的柳条筐里面拿出来。揭开导火索上的蜡封,再放回柳条筐并挂到到抛射机长端的挂钩上。这个简易抛射机和常见的投石车有区别。不是用重物来抛射。而是在抛射机的前面有个架滑轮机。摆臂一段的绳头绕在上面。滑轮那头的绳索被绑在一匹战马的马鞍上。马匹被骑手驱动,迅速的拉动绳索带动摆臂。在摆臂被截停后,挂着的柳条筐就因为惯性而脱离挂钩飞出去了。发力方式类似后世的玩具溜溜球。用这种主要是利用了混轮组。而这玩意儿在大明也能方便生产。抛射机主要的动力来源是马匹。撤退时候拿走或者破坏滑轮组。敌军拿到抛射机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懂怎么玩儿。 “敌两翼离我一千尺!敌前军离我一千五百尺!”望楼上的哨兵声嘶力竭。 “弓箭手准备!火铳手准备!长枪手准备!” “抛射机丙队、丁队以当前方向按八百尺角度发射!”传令官的声音的声音倒是越发沉着。这火药弹上的导火索在发射钱被拉燃。一般会燃烧十秒左右。这装在柳条筐内火药弹被发射出去以后差不多一息两百多尺的距离。八百尺也就是四息不到的样子。正好敌骑兵也跑到大概的距离。当几十个酒坛大小的柳条筐飞过来的时候。蒙古骑兵只是移动身体就能躲避。偶尔有运气不好的被砸中落马的。而大多数柳条筐都是掉在了地上翻滚的向前。而导火管呲呲的冒着白烟。谁都没有注意。马队奔腾,泥土飞溅。蹄声震天,战意盎然! 突然,地上滚动着的柳条筐猛烈爆炸。发出了轰然巨响。火光中陶罐被撕裂,柳条筐被炸碎。掺杂在火药罐中的矿渣、碎瓷片四散迸发。离得近的被冲击波连人带马直接炸飞。离得远的被弹片击中暴露在战甲外的身体。有的脖颈中弹。直接枭首。有些马匹被击中,骑手被掀下马。运气不好的脚挂在马镫之上。一时间几个百人队被炸的人仰马翻。后续的骑阵只能绕开这些已经失去速度在原地转圈的骑兵马匹。而第二批柳条筐冒着白烟又到了。这批的导火索被截短了。在空中离地面几尺的地方就爆炸了。不少正处在几个骑兵的中间。顿时血肉横飞。空中断肢残躯翻转。两翼骑兵的冲锋竟然在离明军还有五百尺的地方就被阻停了冲锋。 燕王一下愣住了。这不是他要的结果。他是希望在蒙古马队冲锋的路上不断被明军的远程投射放血。然后再冲阵的时候失去穿透力。现在的局面就好像一个拳击手紧绷着肌肉等待对手的打击。结果对手在出拳的时候抽筋了。好尴尬。不过一代雄主到底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当时就令传令官发射报信烟花。令两侧游弋的精骑向敌军靠拢。而抛射机持续发射。 而两翼的骑兵好不容易绕开了被炸的失去行动能力的同袍,还没组成队形。再一波的柳条筐就又到了。嘭嘭嘭嘭嘭嘭!爆炸声此起彼伏。一个炸点就是一个血肉磨盘。方圆三十尺内鬼神辟易。但是后续的骑兵在长官的催促下还在不停的向前。整个军阵开始向两边扩展。本来是锥子一样的锋矢阵,现在变成了乱哄哄的一堆。眼瞅着这次的进攻又要无功而返了。中军的骑兵这个时候上来了。两翼的两个万户索性就跟着向中间靠拢。一起冲击明军中军。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燕王看到这个情状。嘴唇用力紧抿,双眼微微眯起。须臾向传令官下达了几条军令。 “所有抛射机转向正前方。按六百尺角度准备发射!弓箭手、火铳手准备随时接敌!” “敌前军离我八百尺!敌两翼向中间靠拢!”望楼上的哨兵大声呼喝。 “所有抛射机按七百尺发射!每次发射减一百尺!”传令官手持腰刀一挥。操作抛射机的小旗把柳条筐里火药弹的导火索拉燃后,对着不远处的骑兵叫了声:“走!”那个骑兵双腿一夹马腹。手中马鞭在空中打了个鞭花。战马原地直冲向前。拉动绳索。滑轮被拉动旋转起来。当力量传递到摆臂上时,摆臂带着柳条筐飞舞出去猛的向前砸在阻停杆上。摆臂弯曲的向前,把柳条筐送向了前方。顿时一百五十颗装在柳条筐里的火药弹被送到了空中。旋转着带着死神的问候向蒙古骑兵的军阵飞去! 爆炸声像鞭炮声那样密集的响了起来。整个锋矢阵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掌拍了一记。整个阵型中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缺口。其中好像炼狱般,在爆炸过后,大多数的骑兵都倒下了。运气好的还有个全尸。大多数的都被炸裂了身体。残肢断躯随地可见。大多数还能站着的马匹都身上都沾满了献血。东倒西歪漫无目的的走着。战阵为此一滞,但并没有停下。毕竟万余骑兵的冲锋,不是一个爆炸就能停下的。不出十息,骑兵就恢复了差不多的阵型继续冲锋。而第二批的柳条筐又到了。这次操弄抛射机的小旗们也熟悉了着火药弹的导火索的燃烧规律。截断的长度都差不多刚刚好。大多数都在空中被引爆,在骑手头上、胸前背后爆炸。一时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一个骑士刚刚庆幸自己躲过了爆炸,在马上惊恐的看着前面一个无头的同袍骑在马背上狂奔。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被一条穿着战靴的人腿旋转着拍到了头上。这厮忍着剧痛摸了一把脸上沾到的献血。骨碴已经扎破了他的脸颊,他却在狂笑自己没被炸死。第二声哈还没出喉咙呢,胯下的马儿一个马失前蹄他就飞了出去。幸好这厮马镫没踩死,可当他还没反应过来就摔倒了地上。可是,怎么地面是软的。长生天啊!南蛮子怎么来得及挖坑的啊!三根长短不一方向各自相交的竹签扎在了掉进陷马坑的骑士头面部。一瞬间这厮就去见了长生天,也没受什么罪。可是他的骑兵战友就不一样了。有的摔断了腿来不及躲避。被后面的马撞飞。有的摔进了陷马坑没摔死被竹签钉在了里面动弹不得。 燕王看到这个场面感觉自己有点高估对手了。还没怎么用力了呢,对方就泄气了。这是张璟愿意看到的。通过这种近乎降维打击的方式来击溃敌人的自信心。这样可以烧死很多人。未来的靖难之役死的可都是大明汉人啊。张璟是个绝对的民族主义者。所以,对内战是深恶痛绝的。后世说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概念。这个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没有民族这个词。但是封建时代上位者代天牧民。这个民是穿华夏衣冠行中华礼仪的民。经曰:“狄夷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以上这些都是对民族概念的具体解释。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燕王也不得不调整战术了。趁你病要你命。前军压上,拉近缩短两军距离。逼迫蒙古骑兵继续交战。必须大量的消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无力再南下。虽然洪武年间数次北征,把蒙古人赶到了漠北草原。但是后来还是有土木堡之变这种惨败。九边为了抵抗蒙古人可谓耗尽了大明的国库。要不是黄金家族早就没了前朝的雄心壮志。结果还真不好说。 燕山三护卫的骑兵全体换装。战斗形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骑兵冲阵时候施放三眼铳。三眼铳是三个铳管做在一起,打的时候三个管子轮流开火。打完要么插回铳袋要么提着手柄当铁骨朵使。现在不一样了。马颈两边都有铳袋,最少有两柄短管的擎电铳。可以开四枪。子铳就像个大号的霰弹。装药量比霰弹枪大的多。普通十二号霰弹一般是八个铅丸。而擎电铳因为子铳可以更换,做的比较大。差不多是双倍的装药和十二个铅丸。还有的用的是集束箭型弹,里面十二支小铁箭。看个人喜好,自己领用。箭型弹破甲效果比普通铅弹好。但是普通铅弹的停止作用比箭型弹好。怎么理解呢?就是铅弹击中大概率把人打飞。箭型弹大概率把甲打碎或者穿透伤害。 燕山三护卫的骑兵一手举铳,一手控缰并扶着铳管。两只手举起来铁臂手还能防护对方的箭矢。还有些在小臂上绑上了小圆盾。铳管架在小臂之上稳定射界。这也是基地做的那种铝合金内芯外覆聚碳酸酯的硬货。换过甲胄以后,骑兵的抗击打能力上了几个台阶。在接受了一轮蒙古骑兵稀疏的箭雨洗礼之后,在双方骑兵相距一百尺的时候明军开火了。毕竟是黑火药不是无烟火药。马队横向上咚咚咚咚密集的枪声伴随着硝烟响起。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铅弹和小铁箭眨眼间就把对面的蒙古骑兵打的七零八落。前排几乎没几个人还在马上。后面的蒙古百户、千户大声呵斥着让骑兵继续冲锋。他们认为扛过三枪就到明军面前了。就可以看谁的马快谁的刀利了。谁曾想这次被击落马下的比以往记忆中的多得多。而且两轮连着响。还没等缓过劲来。又是两轮枪响。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蒙古骑兵前三排几乎被一扫而空。剩下的很多都拨转马头打算逃了。有人要继续冲锋,有人被打的晕晕乎乎跟着一起冲。有人想跑,有人想阻止跑的骑兵。竟然乱成一锅粥。这时明军骑兵身后鼓声响起,前两排的骑兵把擎电铳插回钱袋,各自抽出称手的兵刃向还在转圈的蒙古骑兵砍去。一个照面不下千余骑就被砍下马去。而明军则马不停蹄的继续冲击。后续的明军用擎电铳给落网的蒙古骑兵点名。打完就抽刀劈砍。 突然,先头冲锋的明军凿透了蒙古骑兵的马队。前面千余尺的地方是还在小步向前的中军。这时候中军的鼓声想了起来。燕山卫前军便分做两队向两边变线。把蒙古的前军围了起来。然后不断的把那个由蒙古骑兵组成的圆阵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消灭。蒙古中军的骑兵相隔千尺,看着这个情况就开始提速。而一直向中军靠拢的两翼燕山卫则提高马速追砍已经开始溃逃的两翼蒙古骑兵。 索林帖木儿已经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场仗他输了。中军向前就是被包围的结果。最后会被对方的火铳打断脊梁骨。而外围一直在游弋的朱能和张玉也开始向战场靠拢。只要索林帖木儿一动中军他们就会绕过两翼从斜后方攻击。而燕山卫的中军也开始向前压。整个战场的态势就是蒙古骑兵前面的都乱成一锅粥。两边的开始溃散,已经失去了阵型。就剩下中军的万骑在徐徐压上。后面的五千预备队本来是要等到双方胶着的时候投入并一击中的。现在是被对方一边倒的屠杀,上去也就是添油。 但是蒙古人的骄傲让索林帖木儿还是举起了刀:“草原上的雄鹰啊,我们的归宿就是这肥沃的草原。长生天看着我们,我们不能屈辱的死去。让我拿起刀死在冲锋的路上把!勇敢的儿郎们跟我冲!”这个万骑本就是他的部族的骑兵。忠诚度绝对到位。红了眼的骑兵纷纷提高马速向着明军骑兵阵冲去。这个时候后面的抛射机被马车拉着也上来了。一队骑兵保护着他们。当大车停下后,这队骑兵下马把大车围起来,抛射机被迅速的组装起来。一个带队的千户看着后面望楼上哨兵的旗语,迅速的调整了抛射机的角度。然后不管不顾的就开始发射柳条筐开花弹了。 北元枢密院同知索林帖木儿被自己的族兵慢慢的超过。有亲兵拉住他的马缰,让他速度慢下来。毕竟是主帅,万一挂了整队士气就没了。还没完全保护起来的当口。头上响起了爆炸声,前面响起了密集的火铳射击声。长生天啊,没活路了啊。当第四轮射击完以后,这个万骑的前面三分之一就开始没了。索林帖木儿被亲卫裹挟着向侧后方跑去。燕山卫最前面的骑兵已经开始砍杀了。这时候张玉、朱能的精骑也开始在外围绕圈,一队队的收割着想逃出去的蒙古骑兵的性命。静安法老的万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