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涉及军权
朝会进行中。 朱四一上来,便以先前西北各处奏报作为引子,不用大臣说一句话,直接由他这个皇帝来阐述西北军情是何等紧急,并做出要在宣府、大同一线修筑关塞、加强戒备的提议。 在场大臣听得一愣一愣的。 论专业程度,朱四并不比素以军事能力著称的王琼差多少,而当前的兵部尚书彭泽则显得平庸了一些。 「……诸位卿家,朕一向认为,西北边地军务,讲究个防患于未然,先前数年宣府关口等处失修,也是因为女干佞在西北祸害边防所致。朕不想让京畿门户陷入动荡,尔等可认同朕的观点?」 朱四的话其实很没有建设性, 西北边防本来就为大明朝廷重视,每年收取的赋税除了发放官员俸禄以及供各级官府日常花销上,其余大半用在了西北边军上,而朝廷制定的政策,多半围绕着西北军务服务。 加强边防…… 说得容易! 你要修边关,银子从哪儿来? 力夫从哪里来? 总不能让将士光干活不发工钱吧? 现在连俸禄都快发不起了,居然还提什么加强边防? 兵部右侍郎李昆出列道:「陛下,西北三边之地已受诸多袭扰,鞑靼人主攻方向极为明显,若此时又要在宣大等处加强关防,只怕会影响地方民生……」 如今兵部两位侍郎,左侍郎李钺兼任三边总督,右侍郎李昆属于堂官,在京城协助处理兵部事务。 李昆也是边官出身,在西北时就是彭泽的属下,原来的历史上,嘉靖三年大同军变时就是李昆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前往勘察处置。 他是彭泽嫡系,当初王琼参劾彭泽时,李昆也受到连累,一直到彭泽上位,李昆才重新被启用,并成为兵部右侍郎,而眼下兵部几乎就是彭泽的后花园。 王琼跟彭泽的争斗中,二人说不上谁正谁邪,二人所作所为都有不当处,更多是体现出党同伐异。 王琼虽然能力上远胜彭泽,但其实也很忌惮对手,因此王琼跟正德时期的佞臣走得很近,利用这层关系打压彭泽。 但彭泽绝对不是什么善茬,可以理解为狗咬狗一嘴毛。 朱四冷冷道:「什么民生,你们就直说,加强边防会影响宣大之地粮食收成便可,但朕听闻,西北土地连片荒芜,本来三边以及宣大之地有大批商屯田地,可在前朝几乎全部荒废了,现在西北用度基本都靠大明府库来调拨。那是否加强边备,有何区别?」 很多人往孙交身上打量。 他们觉得,小皇帝能知道那么多,肯定是孙交在背后教导。 先前朱四单独召见孙交之事,在朝中不是什么秘密。 当时说过什么,没人知晓,孙交出来后说皇帝只是问及一些过往,叙了一下渊源并探讨了朝事,却没提自己教过朱四什么。很多人一直把孙交当成皇帝的幕僚,为此孙交感到很冤枉,因为他到京城后就一直刻意避讳与小皇帝有任何非朝堂上的接触。 朱四道:「朕本来对此事只是有个大致的设想,后曾发人往西北,问询总督宣府、大同军务的臧凤,他的意见跟朕相同,认为三边等处今年所受袭扰,过去散乱,不成章法,或是鞑靼人想以进犯三边为幌子,其真实目标在于宣府大同和偏头关等处。故朕才会有今日说法。」 臧凤? 如今的宣大总督就是臧凤,还是嘉靖元年年初时刚被委派过去的,时间要比李钺当三边总督还晚。 臧凤到任后,没见有什么大的作为,毕竟从去年开始,九边各处受到袭扰最多的是三边之地,朝廷在钱粮调度方面,也都是尽量往三边倾斜。 反而是宣府等处,本来驻军就比三边多,如今也没听说宣府、大同一线遭遇什么外夷叩边的压力。 朱四见在场大臣不言,不由望向孙交:「孙部堂,你作何感想?」 孙交一怔。 问谁不好,问***嘛? 本来我就想撇清跟这件事的关系,你这个当皇帝的非但不避嫌,还想让别人觉得是我给你献策的吧? 孙交道:「会不会是……宣大一线本无战事,而地方上又想以此来多讨要一些钱粮物资,这才……有此提议?」 「啊?」 孙交的话令朝堂哗然。 这话由御史言官说出来,倒也没什么,本来就是风闻言事,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以臧凤为首的宣大一线官将,以让人觉得这群人是因为宣府大同无战事,而有意想让朝廷在这一段加强战备,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可这话由孙交说出来…… 你孙交老成持重,这种没影的话,也能乱说? 你可知什么叫臣僚和睦? 又可知你的身份是户部尚书,你的话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或许本来没有这件事,因为你说了,外间都会议论,别人都以为有这件事! 朱四笑道:「孙老部堂,说话可要有根据,不然……宣府大同一线将士听了,他们可要对你有意见喽?」 本来朱四还显得跟孙交共同进退一般,但一扭脸就拿孙交打趣。 朱四听出来了,孙交说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撇清跟他这个皇帝的关系,故意把话说得很难听,让别人知道,原来皇帝的说辞并不是孙交所教。 孙交在竭力撇清自己跟这件事的关系。 孙交道:「回陛下,此等事恐怕需要细细查证,老臣不过是转了转脑筋,多想了一些事情,无任何凭据。」 先前说话的李昆打量孙交,皱眉道:「孙部堂,您没证据还如此说,可是要引起地方官将不安?身为朝臣,此等话也是可以乱说的?」 「这就不对了吧?」 孙交道:「老朽不过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见解,若是你有意见,尽管跟陛下提,何至于要等老朽说完,再来质疑呢?诸位同僚,老朽才疏学浅,对于西北军务并不知悉,还望不要以此题目来为难老朽。」 又是明显甩锅说辞。 朱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孙交平时看起来憨厚老实,却比猴子还精,想把孙交拉到自己这条船上,却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朱四心里还在琢磨:「朱浩啊朱浩,原来还有你设计别人不成的时候?这下被孙老头反击回来啦!要是你在这里就好了,看你怎么把他拉下水……可惜现在我就没有办法……」 朱四道:「那诸位卿家便是不同意在宣府、大同加强军备咯?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呢?杨阁老,你认为如何?」zWWx.org 杨廷和当然不肯背锅。 小皇帝有言在先,出了事谁来担责? 杨廷和当然不想掉进陷阱里,什么西北加强军备,这本来就与他无关,他可不想卷入此等事中。 杨廷和道:「陛下提议深谋远虑,臣也认为,应当在西北各处加强戒备,如今北方草原正有变故发生,同时又遭逢天灾,他们或以此来侵略我大明边陲。」 「嗯?」 在场大臣听懵了。 先前都在想,小皇帝怎么会突然提到西北军务,还在想这个背后的军师是谁。 本来认定是孙交时,孙交却自证清白,宁可冒着得罪边军官将的风险,也不把这责任往身上背。 而现在杨廷和却一反常态站在小皇帝一边,难道这件事是杨廷 和在背后鼓动? 若真是如此的话,兵部看起来好像并不知情,不然兵部右侍郎李昆也不至于会出言反对,好像你自己阵营内都没达成协议? 还是说这件事你们压根儿不知情,杨廷和琢磨了一下,反对不如同意,或者说不如敷衍了事? 朱四点头道:「杨阁老深得朕意,那就如此吧,兵部酌情考量西北军务,哪怕鞑靼人并无从宣府大同一线叩边之意,也要摆出一副积极应战的架势,把他们给吓回去。朕登基之后不希望边军将士受战祸之苦,用大明军威,威慑外夷,令百姓安居乐业!」 …… …… 小皇帝话说得漂亮。 可在场的大臣,多数都没领会他的意思。 论帝王的武功,眼前的小皇帝拍马也比不上他的死鬼堂兄武宗皇帝,武宗虽然不为文官所喜,但应州大捷却切实保证了边陲数年安定,到现在鞑靼人都没有能叩边入关成功。 新皇之前都是在追求治国方面的建树,难道说眼下也想跟他兄长一样,想追求开疆拓土的功劳? 你们朱家人骨子里都带着冒险精神? 当天便是朱浩入宫日讲的日子,朱四很高兴,终于可以让朱浩以日讲官身份,正大光明进宫跟自己说话。 就再朱四一门心思准备跟朱浩见面时,正往内阁值房去的杨廷和,被彭泽快步追上,看样子彭泽很想知道杨廷和的意思。 「……此事乃是陛下临时起意,你也不想想,宣大加强军备,对朝廷有何善处?」杨廷和问了个让彭泽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彭泽根本想不出,小皇帝如此做的动机。 杨廷和道:「听闻你的旧部,多在三边等地,而宣大……少有你的人。」 「哦?」 彭泽终于听出一丝端倪。 从党同伐异来说,彭泽作为杨廷和打压王琼派系的枪,彭泽的人也就是杨廷和的人。 彭泽的势力主要在三边,杨廷和揣测,小皇帝此举是为收揽宣大一线军权而做出的尝试。天子的锦衣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