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郑清之的困境
赵泰听了王文统的话,走回来一屁股坐下。 王文统所言的这种情况,赵泰沉下心来一想,便觉得很有可能。 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开国之初就已经种下不信任武将的基因,不可能轻易改变。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以及赵宋自身就是武将篡权,造成了对武将地位的矫枉过正。 这有其历史惯性,不会轻易改变。 郑清之不是赵泰的棋子,相反是赵泰在临安的靠山。 从郑清之的角度来说,他是宋朝的丞相,忠于宋朝,自然是不会看着赵泰成为中央无法控制的军阀。 因此郑清之极有可能借助蒙古人放出的消息,来给赵泰施加压力,让赵泰接受宋朝的收编条件。 这点赵泰自然不能接受,他可不愿意做宋江,将自己和属下的命运,交给拉胯的宋朝。 赵泰拍了拍额头,觉得时局还真是艰难。 他原本以为成为山东一霸,一方诸侯,可以稍微享受一下,可现在看来,最危险的时期,还并没有度过去。 「有这种可能!」赵泰沉吟片刻:「蒙古未及谋宋者,昔金国在也!今金国灭,蒙古岂有不寇江南之理!如今危局,临安当于山东、河南各设一大藩,许以节制军政,便宜行事之权。如此,可御敌于北。若不放权,反而收权,遣官员前来掣肘,则大祸不远!此事务必至书郑相,万不能中蒙古离间之计。」 王文统忧心道:「就怕临安自以为是,轻视蒙古实力,认为能够掌控时局!」 若是南宋方面,自以为可以掌控局面,而一定要压服他,让他接受条件,赵泰还真的很难办。 毕竟如果拒绝南宋,那蒙古来攻,以山东之力,怎么与强大的蒙古帝国抗衡? 可如果接受,就算赵泰愿意,武仙和李璮也不会同意,本来就不够团结的山东三镇,必然无法齐心协力,对抗蒙古。 届时蒙古击败他们,再取汴京便是易如反掌,南宋也会失去屏障。 赵泰沉思半响,询问道:「军师可有应对之策?」 王文统收到消息后,就在思考,他沉吟道:「臣以为现在有两种可能。其一,郑清之没有此意,乃是临安一些官员之意。如此,我们要设法说服郑清之,顶住压力,给予大王节制山东文武之权,并允许我们推荐山东各级官员,承认我们控制山东之既定事实。其二,若是如担忧那般。郑清之想要借机帮助宋廷控制山东,把手伸进我们的地盘来,臣以为绝不能答应!当设法让南宋朝廷知道我们的作用,不能上缴行政之权。」 赵泰呼出一口浊气,「就算我愿意交权,武仙和李璮也不会同意南宋的官员去接收他们控制的州县。」 王文统叹息一声,起身行礼:「大王,要不我去趟临安吧!」 赵泰微微颔首,「如今塞北秋高马肥,正是蒙古用兵之际。而蒙古首攻者谁?必我也!军师去趟临安也好,务必说服临安,早定名分,不能袖手旁观!否则山东休矣!」 对于蒙古会进攻自己,赵泰是有这个觉悟的。 前几次蒙古攻金,都被赵泰干扰。 因此赵泰料定蒙古此次南下,肯定会先打自己,再攻大梁,避免重蹈覆辙。 正是因为有这个觉悟,所以赵泰最近做了两件事,其一便是和李璮联姻,其二便是向临安请封,希望获得南宋的承认,不过两件事情进行得都不太顺利。 王文统见赵泰应允,遂即行礼:「臣安排妥当,今日便前往临安。」 ~~~~~~ 王文统离开邳州后,并未走运河,而是前往海州,乘坐商船走海路抵达临安。 临安城,政事堂内,郑清之与赵范也正商讨着时局。 临安城内,传出蒙古只打赵泰,不想与南宋开战的消息,令赵泰感到紧张,也让郑清之等人意识到,蒙古又要南下了。 上次郑清之主导宋军入洛,结果损失了三万精锐,令他在临安朝堂上十分被动,朝中主和派又有了重新反扑之势。 如今郑清之的处境并不好,南宋立朝以来,主战派掌权的时间非常短暂,朝野上下主和的势力非常强大。 若是端平入洛成功,郑清之获得足够的威望,便有机会进一步清理朝中主和派,可惜的是上次入洛却失败了。 现在郑清之勉强控制临安朝廷,可是地方上的主和势力,却对他的政令阳奉阴违,让他不能动员整个宋朝的力量,去收复中原,难有多大作为。 此时在政事堂内,赵范颇为愤慨,「去岁朝廷北伐,为复中原。我之策,两淮之军,会山东之众,取归德、汴京、洛阳,光复三京。荆湖诸将,起全楚之兵,出襄阳,定南阳,西取武关,会巴蜀之军,夺西安、潼关!如此,天下震动,遗民归附,关中、中原可立定也!然荆湖、巴蜀之众,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至两淮之兵,孤军深入,惨败于洛!吾切耻之!」 郑清之放下茶杯,「武仲勿恼!史嵩之、赵彦呐阳奉阴违,本相始料未及。当下之事,在于收复中原,建立奇功,如此本相方能得官家信任,罢免两人,再遣一二骨干之臣,执掌蜀、楚,使朝廷之令,如臂使指。届时,收复河山,还于旧都,不在话下。」 赵范闻语,却心事重重,「相公,我军据有汴京,然无巴蜀、荆州之军配合,仅以两淮诸将,无能为也!如今驻扎豫东之军,进不能取洛阳,恢复金之关河,退不能守汴京,巩固去岁战果。若蒙古兵至,怕局面堪忧啊!」 宋军收复的豫东地区,不过却难以防守。 如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不能进取,对于南宋来说,可以说如同鸡肋。 郑清之闻言,将端起的茶盏又重重放下,他听出了赵范,有放弃汴京的意思。 若是放弃汴京,就等于入洛之议彻底失败,等于郑清之失败,主和派必然会弹劾他。 因此虽然知道开封无险可守,但是从政治上讲,郑清之却绝对不能接受宋军放弃汴京。 郑清之不快道:「武仲,你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本相会继续向汴京增兵,另外会在蒙古南下之前,迫使国瑞接受朝廷招安,将山东控制在手,向北威胁河北,蒙古亦不敢轻动!」话凄凉的登基吧!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