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一)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二十一)

    十九、《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临》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兑下坤上)临:元、亨、利、贞。

    虞翻曰:阳息至二,与遁旁通。刚浸而长,乾来交坤,动则成乾,故“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虞翻曰:与遁旁通,临消于遁,六月卦也。于周为八月。遁弑君父,故“至于八月有凶”。荀公以兑为八月,兑于周为十月。言八月,失之甚矣。

    郑玄曰:临,大也。阳气自此浸而长大,阳浸长矣。而有四德,齐功于乾,盛之极也。人之情盛则奢淫,奢淫则将亡,故戒以凶。临卦斗建丑而用事,殷之正月也。当文王之时,纣为无道,故于是卦为殷家著兴衰之戒,以见周改殷正之数云。临自周二月用事,讫其七月,至八月而遁卦受之,此终而复始,王命然矣。

    初九:咸临,贞吉。

    虞翻曰:咸,感也。得正应四,故“贞吉”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虞翻曰:得中多誉。兼有四阴。体复初。元吉。故“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虞翻曰:兑为口,坤为土,土爰稼穑作甘。兑口衔坤,故曰“甘临”。失位乘阳,故“无攸利”。言三失位无应,故“忧之”。动而成泰,故“咎不可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虞翻曰:至,下也。谓下至初,应当位,有实,故“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荀爽曰:五者,帝位。大君,谓二也。宜升上居五位,吉。故曰“知临,大君之宜”也。二者处中,行升居五,五亦处中,故曰“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荀爽曰:上应于三,欲因三升二,过应于阳,敦厚之意,故曰:“敦临吉无咎”。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临》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三家,即虞翻、郑玄、荀爽,其中汇编虞翻的注释最多,这三家皆是“汉象数”穿凿附会《周易》文辞者。

    我们通过这三家包括最早注释的《易传·象》,看对所谓《临》卦的注释,皆是以“象数”去解释所谓的卦爻辞,也不过在解释时所用“象数”多与少而已。

    如对“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这一爻辞内容,最早《易传·象》的注释是:“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这里的“行中”说法,是从卦爻位上得出的说法,这相对于“汉象数”易学却是有所不同。

    而荀爽的注释就不同了,荀爽完全用“象数”去穿凿附会那些文辞(所谓的爻辞。为何用“所谓”,因《周易》一书的文辞,原初并不是用来算卦的,也并不是卦爻格式,是后来史巫的篡改所成)。

    荀爽对所谓这一爻辞内容的注释是:“五者,帝位。大君,谓二也。宜升上居五位,吉。故曰“知临,大君之宜”也。二者处中,行升居五,五亦处中,故曰"行中之谓也"”。

    这种以“象数”去解释《周易》文辞,既与《周易》文辞本义相背离,又让人看不懂注释的是什么,而更加神秘于《周易》。

    对于所谓《临》卦卦爻辞内容的诸家注释,我们对比下面的《周易·临》文的译解,便知以“象数”注释法的错误性。

    3、附录:

    (1)附录《周易·临》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临》原创文本格式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咸临,贞吉。咸临,吉,无不利。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至临,无咎。知临,大君之宜,吉。敦临,吉,无咎。

    ②《周易·临》春秋文本格式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师:咸临,贞吉。

    ()复:咸临,吉,无不利。

    ()泰: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归妹:至临,无咎。

    ()节:知临,大君之宜,吉。

    ()损:敦临,吉,无咎。

    ③今本《周易·临》内容格式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咸临,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吉,无咎。

    (2)附录《周易·临》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咸临,贞吉。咸临,吉,无不利。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至临,无咎。知临,大君之宜,吉。敦临,吉,无咎。

    (译文)

    十九、治国安民的方针得当,是亨通有利的前景;若不能正确处理治国安民的问题,事情就有了转化,就会出现凶险。

    用温和的政策治国安民,既正确又吉祥。还是用温和的政策治国安民,吉祥,没有不顺利的。用压制的办法去治理国家,是没有什么利益的;若能忧惧并及时纠正,就没有害咎。尽心诚意的治国,没有过失。明智的去治理国家,是伟大君主最适宜的治国之道,吉利。积极地实行宽厚温和的政策治理国家,吉利而无害咎。”

    (解说)

    “临”的本意是从高处向下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现在还有“居高临下”的成语,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国君统治臣民称为“临”。本篇的“临”,是指上者(统治者)如何对待下者的统治之道。

    本篇的题目,就是本篇的论题。这“临”也就贯穿本篇内容始终。而本篇的题目内容是“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出现“元亨利贞”的篇章不多,《乾》,《屯》,《随》及本篇,共有几篇文章的题目中出现了这四字。《乾》是讲“君子”之道;《屯》是讲建侯之道;《随》是讲官府之道;而《临》是讲治国之道。这都是直接关乎政治大事,故都出现了“元亨利贞”这种“判词”。那么,本篇题目里的这句话,如何理解呢?这句话分两层含义;一层是,正确的治理国家,前景就亨通有利;另一层是,若不重视治国的方法,事情就会出现转化,就会有凶险。题目内容的前半句“临,元亨利贞。”这里肯定“临”是个“元亨利贞”的结果。而后半句出现的“八月有凶”,这说明是个不好结果。这里的“八月有凶”是个比喻句。“八月有凶”是从自然界,即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感知得到的经验抽象,引此寓意事理。因八月进入秋天,万物开始萧条。这里是比喻事物开始向另一个极端转化。“临”里是借用“八月有凶”,来比喻治理国家向坏处转化的警示。这一句表述了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本篇也就围绕着本题目(命题)展开如何治国的阐述。

    “临”是治国之意,那么,用何方法来治理下民,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听一听《周易》里这篇文章,是如何讲述统治之道的。

    “咸临,贞吉。”

    “咸”字,查《辞源》当“和”讲。“和”指和睦,温和,和谐之意。

    《周易》六十四篇文章里本身有一篇以“咸”为名的文章。《咸》篇所体现的是男女(夫妻)愉悦和谐之意。“咸临”就是指“用温和的,和谐的政策来治理国家。”这类同现在所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道理一样。用温和的方法治理下民,上下建立一种和谐的局面,其结果是“贞吉”,即社会前景非常美好吉祥。这里所主张的“咸临”,完全体现了儒学的仁政思想,即宽厚待民,体恤下民的思想。《周易》已把儒学的纲领构建了起来。

    “咸临,吉,无不利。”

    这里还是强调,用温和的政治建立上下关系。但如何建立一种和谐的上下关系,这里只是一个理念,而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即没有进一步展开来论述。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本段是对比来论述统治方法的不利一面,因前面所讲的均是有利的。“甘临”为何会导致政治上没有什么好处呢?若及时纠正(既忧之),就没有害咎。那么,这“甘临”无疑与“咸临”是背道而驰的统治方法了。显然这里的“甘”,不是甘甜之意,若是指甜美来讲,只能是甜言蜜语,即欺骗的政治手段。这种政治,其结果才是“无攸利”。而一些译本把“甘”译为“钳”意。“钳”意是指强力压制的意思,这意虽符合本文上下之意。但把“甘”当“钳”来译,似乎没有根据。甘与钳,既不通假,又不引申。只能认为是把“钳”误写成“甘”。既然“甘”不合文意,虽“钳”符合文意,但“钳”没有根据。是否,《周易》作者借历史事件来说事理。夏启在“甘”地召集军队誓师,讨伐有扈氏国。这是《书》里记载的“甘誓”这一历史事件。借用这个历史事件来说明不能用武力压制的办法去统治。本句话的意思是“用压制的办法去治理国家,是没有什么利益的;若能忧惧并及时纠正,则没有害咎。”这是承上段内容,从相反的一面来论述政治上的利与害。wap..OrG

    “至临,无咎。”

    “至”:尽心尽意,达到完美。本句的意思是“尽心诚意的去治国理民,没有害咎。”

    “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是明智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明智的去治理国家,是伟大君主最适宜的治国之道,正确而吉祥。”这里体现的是明君式的政治理念,已然是民本思想,是让统治者爱民,宽厚温和的对待民众。

    “敦临,吉,无咎。”

    “敦”:宽厚温和。这最后一段是与首文相呼应的写作手法。从“咸临”到“敦临”,强调的是宽厚温和的治国思想。

    本篇围绕着如何治理下民,而中心体现的是用温和的政治理念,并反对用强暴压制的办法。本篇里出现的“八月有凶”,是借自然界的变化交替周期来比喻治国不可用专制的政策去治理,否则事情就开始转化。这是讲辩证关系,而不是讲“定数”。

    总之,本篇所讲的“知临,大君之宜,吉”的政治理念,比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思想早了好几百年。《周易》所倡导温和的政治策略,无疑是反对专制的政治制度。但《周易》之后,中国并没有走向宽厚温和的政治体制,而是向着王权专制的道路走去。也许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周易》哲学思想不但没有得到彰显,而且把《周易》阉割成卜筮之书,为帝王专制的需要而引向了神秘主义泥淖。

    可现在还有人拿着《周易》说算卦之事。如台湾还是大学教授的傅佩荣有网上不少的视频讲《易经》算卦。不知其是咋学习研究《周易》(他讲的《易经》就是指《周易》)的,难道他不曾知道帛书《要》文里伟大孔子所发出的理性声音么?“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稀。”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