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

    4.《易传》对《周易》又是如何解释的

    在讲述《易传》是如何解释与论述《周易》一书前,我们先听听现代学者对《易传》的研究成果。即加深对《易传》的认识。

    《辞源》对《易传》的解释:“《周易》的组成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纬书”称孔子所作,不足信,参见“十翼”。”

    《辞源》对“十翼”又是这样的解释:“即《易传》。相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翼”有辅助之意。是解释《周易》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的总称。”

    《辞源》是目前的大型辞书,也是最权威的辞书。我们已知《辞源》对《易传》的解释。

    还有一部比较权威的“易学”著作,即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绪论里有这样的说法:“《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但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释《易经》的著作,称为《易传》……《易传》解经的特点是,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易经》作为西周时期算命的书,由六十四个卦象和解释卦象的卦爻辞组成,其解释卦象的文字即经文十分古奥,后人往往不易理解,卦象如何如何的?某卦象下如何系之某卦爻辞?也难以理解,如何依《易经》算命;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易学基础教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在《易学教程》第三章第一节里又这样说:“如前所述,《易经》是周人占筮记录的系统化,古人依据其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是一部算命的书。《易传》是对春秋战国以来各种《易经》解说的总结。早在春秋时期,有些人就企图摆脱宗教巫术的束缚。从理性的角度对《周易》进行改造。子服惠伯说:“易不可以占险”,孔子提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而注重“观其德义”,已经开始不把《周易》用于占筮,而作为分析客观事物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依据,人们对《周易》的态度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这样人们逐步赋予《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以新的内容和含义,使其成了表述哲学思想的工具。《周易》的性质一点一滴地改变。哲学观点也在一点一滴地积累。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人们理性的进一步觉醒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周易》的框架结构作出了全面的哲学解释,根本上改变了它的巫术性质,终于打破了迷信的领域,《易传》就是这类解《易》著作的一个汇集。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天道观,成了《易传》解《易》的指导思想。占筮书变成了一部哲学书。”(《易学基础教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这是《易学基础教程》里对《易传》如何解释《周易》,并认为《易传》把《周易》这部筮书改头换面成了哲学的说法。首先这里我们要明确所引述《易学基础教程》那几段话里交替出现的《易经》、《周易》、《易》。在《易学基础教程》的编著者们所认为的是同一概念,这里所称的《易经》或《易》,即指《周易》。

    《易学基础教程》里这些说法,可以说是最权威的说法了。因为朱伯昆先生是北大的名教授,又是东方易学研究会会长。朱伯昆先生又写出过一部150万字的《易学哲学史》,又为主编在其摩下都是著名教授或是著名的研究学者而偏著出版《周易通释》。不过这些书里一样认为“《易经》本身是占卜的书,《易传》把哲学化了”。正如这《易学基础教程》一书以朱伯昆旗下的编著者都是知名学府里的知名教授和最高研究机构里的知名研究学者,这说法能不认为是权威的研究成果么?

    哲学史家张岱年有一篇“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里说:“《易大传》是《周易》上下经的解说,但他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经的原意。《易大传》有解说古经时提出了若干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论,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大传》十篇,不是一个人写的,也非一个时期写成,但各篇的观点还是相互协调的,并无彼此冲突之处。因而十篇的哲学学说构成了一个宏阔的体系。(《周易二十讲》廖名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6页)

    “但它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古经的原意”,这在没有看懂《周易》一书的真实含义,而留有余地的说法,不能不说这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

    那么《易传》是如何解释,解说《周易》的,是否如《易学基础教程》里说的:“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以及“因《易传》使筮卜的《周易》一点一滴地改变成为一部哲学书”的这种说法吗?

    通过以上说法已知《易传》是释解《周易》的,而在学术上,《易传》的产生是历来就有争议的,有不同的说法。而笔者认为现通行本《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上到春秋后期下至西汉前期,认同《辞源》里的解释《十翼》的说法。这么长时间里所产生的对《周易》研究解释或以《周易》之名义产生的学术文章。是有不同的时期里产生的不同篇目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到西汉前期才定型为《易传》或叫“十翼”的名称,并被上升到经的地位与《周易》合二为一称《易经》。而不是说《易传》是一个整体,是从春秋后期开始写至到西汉前期才完成,那就理解错了。

    《易传》里的内容主要是秦汉之前的不同时期里,不同人写出的《周易》学术文章,在流传到西汉前期被整理编篡汇集为七篇内容,称《易传》。本来是七篇内容,又把这些文章附在《周易》一书里分上下经的内容,故又变成了“十翼”之说。无论称《易传》或“十翼”,都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称法。自然《易传》里收集的易学文章,是上至春秋后期产生的“大象”,下至西汉前期编撰定型的“系释传”。这称为《易传》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是无疑横跨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要说《易传》里那七篇文章产生的具体年代及作者是谁更是无从考证,实则也没有必要。传统上说的是孔子作“十翼”,这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以圣人之名,而使《易传》成为“经”的地位之政治目的而已。至于说《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那么是如何的解释?我们还是从《易传》内容来看一看到底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现在看到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读本,是在所谓卦爻辞后面附有属《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内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书的后面单列着。

    今本《周易》里被称谓的卦辞后面附有“《彖》曰”,学者们认为这是解释卦辞的,是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彖》曰”后面又跟着“《象》曰”,被称为《大象》文,这是区别于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称《小象》。一般认为《大象》文是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小象》文是解释爻辞所发挥出的基本观念。《系辞传》是总论全部《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基本观点,阐发这些基本观点应如何普遍地应用与自然和社会。《文言》是附在《乾》《坤》两卦后面,这是专论《乾》《坤》两卦的基本观念了。《说卦》、《序卦》、《杂卦》都是随《系辞传》附在《周易》一书后面的。《说卦》一文,学者们认为是总结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和刚柔对立的意义。zWWx.org

    那么按今本《周易》读本里《彖》文排在最前,我们就先引述《彖》文来看是如何解释所谓《周易》每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按今本《周易》里的第一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我们看《彖》文是如何解释卦辞及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彖》文是这样说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姓名。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这就是《彖》文对《乾》里所谓的卦辞和全卦的解释。这《彖》文说的真的就是“乾、元、亨、利、贞”及《乾》卦内容的基本观念了吗?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因为历史上本没有对《周易》一书真正的解读清楚过。无论如何解释也就没有人质疑过,因为无法质疑。就是现在所出的众多对《周易》的注释本并没有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读出过逻辑性。自然把每篇文章注成的是头上一句,脚下一句,让人读来不知所云是何。读不出逻辑性自然就认为是堆砌的占卜辞。就是这《易传》进行了一番解释人们还不明白《周易》是什么,否则现今的众多学者不会一口同声的认为《周易》原本是占卜(算卦)之书了。

    就拿这附在《乾》里的《彖》文来说吧,说是解释“乾、元、亨、利、贞”的。那么《彖》文说的,是否就是这所谓卦辞的含义呢?

    我们还记得《左传》里记述的春秋时期穆姜也曾对“元亨利贞”从四德上进行过一番论述。虽说这《彖》文并不是从“四德”上来解释所谓《乾》的卦辞,可《彖》文像《诗》句那样四字一句的格式与音韵。且气势磅礴,从天,万物,龙,云雨,道,性命,万国等来论述了一个天地神话与人间的大道理来,真是天马行空般的语言。但到底说的是什么呢?阐述的是个什么逻辑关系呢?这似乎与“乾亨利贞”没有什么关系。这能认为是解释“元亨利贞”的吗?是《彖》文作者通过这几个字而联想出自己要表述的思想与道理吧。但这种理由似乎太深太神了。不过这《彖》文通过对所谓的“乾卦”与“卦辞”类比联想发挥出的一番道理决不是回答《周易》是如何算命,还为什么能算命的。而是从义理中联想发挥出一番新的义理而已。这就是有学者认为的中国文化超越的一种方式,在解释经典时发挥出新的哲学思想来。《彖》文作者是通过《乾》名取象与内容望文生意而生发出的一番道理。认为《乾》代表天的象征。在春秋时期史巫就是通过八卦取象。“三”画为乾卦符号取象为天。《彖》文作者看到《乾》名就联想在天,又见《乾》篇里的“龙”字又联想在天上的云雨,当然从六个爻位、联想到“六位时成”。但《乾》篇只出现了五次龙,即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群龙。而《彖》文作者还认为有“跃龙”,就联想出“六龙以御天”了。这种发生出一番道理的思维方法,似乎与《左传》里的卦例中的断卦联想类比思维方式一样。都是通过类比联想来推论出一种认为的“理”来。不过《左传》里比类出的是占卜人事吉凶的‘先知来’,而这里是联想出事物的道理来,两者是有区别的。通过《乾》以类象为“天”,而又通过“天”联想出一番道理。这种比类联想出的道理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既不是通过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而是比类联想出的东西,这正是原始思维的连续性。这是思维方法与习惯所造成的这种推论,无论占卜筮问还是天道理论。

    《彖》文作者通过《乾》的取象与《乾》里的卦爻辞(《彖》文的作者所依据的应是今本《周易》)而阐发出一番神秘道理,这与原创《周易》里《乾》篇本义就不是一回事了。当然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而《彖》文的确是从义理角度阐述《乾》的,只是已与《乾》的本来意思不是一回事了,已超出了《乾》文的本来意思。这正是中国传统注疏学上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创新学说大多是通过“注疏”而阐发出来的。《彖》传并不是注释《周易》里的文词字义,而是在“疏解”过程阐发出一种新的学说。单从《乾》名与辞文的几个字上也是看不出在说占筮的。也许认为《周易》是筮卜之书的学者们看到那个外在的“六爻”形式和所谓卦辞里的一个“贞”字,就认为是贞卜的那回事了。还会有根据的说,甲骨卜辞上“贞”就是贞卜的。但“贞”字后来不也演变成“坚定”、“操守”、“正”的含义了吗?别以为出现了“贞”字就联想到是占卜的那回事。《乾》篇讲的是何意请参阅《周易》今释与解说。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