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txt文学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苏俄在线阅读 - 746 科罗廖夫的蓝

746 科罗廖夫的蓝

    历史其实原本就是缺乏本来面目的,至少是缺乏一个真实的本来面目,它就像是个空白的画板,但凡是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涂抹上两笔,而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你涂上两笔,他涂上两笔的,不用等的太久远,或许只是百八十年之后,那段曾经很清晰的历史,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最重要的是,在考证或是品评某一段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站在一个提前设定好了个人好恶,亦或是政治立场的角度上,去对这段历史进行分析,而完全不顾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亦或是社会整体氛围,这同样也会导致评价的偏颇和不公正。

    就拿当年斯大林同志与布哈林、托洛茨基之间的斗争来说,他们之间谁对谁错,谁做的过分,谁的态度更温和,这些东西且不去灵论,单单是站在联盟的立场上,三方的立场谁的更正确一些?

    布哈林坚定地支持新经济政策,并且认为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应该在苏联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甚至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与更大的拓展和延伸。他认为联盟仍旧是一个农业国,因此,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上。

    而托洛茨基的立场则是与布哈林截然相反,他的不断革命论完全否认了农民的利益,也否定了列宁同志有关革命可以先在一个或是多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立场,认为社会主义者就不能同一切的其它力量和平相处,更不能与阶级敌人进行谈判。

    在这里,且不说布哈林与托洛茨基的立场在当时是否正确,就从后来发生的一切历史事件来看,倘若当初的政治斗争中,布哈林所在的派系获得了成功,联盟的大政方针由他们主导了,那么联盟继续推动新经济政策,加强在农业和轻工业方面的发展,并忽视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的发展。如此,在十五六年之后,当苏德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候,联盟拿什么去打赢德国人?拿什么去获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或者更进一步的说,若是联盟没有在短短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起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没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改变了,德国人可能根本不会在吞并波兰之后调头西顾,而是伙同远东的日本,率先将联盟瓜分了。到了那个时候,德国人和日本人在西伯利亚会师,日本人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德国人获得了联盟的粮食和石油、矿产资源,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定然会出现另一个结果了。

    反过来,若是布哈林失败,而托洛茨基获得了胜利,那么以后者极左的立场,联盟大清洗的规模及后果恐怕将会更加的严重,不仅如此,二战后全世界广泛兴起的红色共运浪潮,恐怕也不会出现了,因为它会在初期就被彻底的扼杀掉。这一点,从托洛茨基对待中国革命的立场上就能看出来。

    所以,斯大林同志的出现,或许不是联盟最好的一个选择,但却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国际环境下的最佳选择,这一点,任谁也不能否认。

    米利恰科夫当年在立场上,其实是倾向于布哈林的,他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根本原因,便是因为他支持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换句话说,他是随着布哈林被开除出政治局而被罢免的。这些年,他在马加丹的劳动营中服刑,或许是思想上真的受到了洗礼,又或许只是将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了......但对维克托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如今的局势,就是大局已定,有关农业集体化的辩论,早就已经终结了,布哈林的那一套已经没有了市场,而且,随着苏美关系的彻底恶化,引进外资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实现了,所以,重回莫斯科的米利恰科夫至少在理论问题上是没得选了。如今,他即便是重新将布哈林那一套搬出来,在全联盟范围内,恐怕也收获不了任何掌声了。

    所以,维克托需要判断的,只是对方在站位上是如何选择的,他是真的坚定支持斯大林同志呢,还是包藏着什么样的祸心。

    当然,要想判断出这一点,仅仅靠一两次接触是远远不够的,长时间的听其言观其行,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

    入夏之后,莫斯科的天气一天热过一天,而随着雨季的到来,阴雨的天气也开始变的多了起来。尽管莫斯科广播电台每天都播放着天气预报节目,但如今这年月的气象观测错漏实在太多,十次的预报中能有那么两三次准确的时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毕竟这年月里,还没有气象卫星这种东西。

    说到气象卫星这个东西,就不能不牵涉到联盟正在大力推动的火箭研发计划,毕竟一切与太空技术研发有关的项目,都是起自于火箭技术发展的。

    就在联盟研发出射程超过三千公里的火箭之后,以科罗廖夫为首的火箭技术研发小组,就在火箭研发方向上有了与军方不尽相同的设想。在火箭研发的具体方向上,军方的态度一向都是明确的,那就是继续推动载重量更大、射程更远的新一代火箭,几吨的载重量、三千公里的射程,并不能真正满足军方的需求,也不可能是火箭研发技术的终点,而按照军方的设想,联盟在火箭技术上的基本需求,至少应该是百吨的载重量,超过八千公里的射程。

    为什么火箭的射程应该超过八千公里?很简单,因为只有射程达到这个距离,联盟才能使用火箭将核弹直接投掷到美国本土去,从而在核武器的投放方式上,对美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是的,随着美苏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抗局面正式形成,莫斯科的对外首要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军事领域,莫斯科需要的是能够保证战胜美国,这个战胜除了在常规军事冲突领域之外,自然也包括了在核战争领域,为此,研发新的战斗机、轰炸机、坦克、舰艇,乃至于研发新的、当量更大的核武器,射程更远的火箭,都是联盟军事科研机构的首要任务。

    最初,在针对核战争的策略问题上,联盟军方也存在着分歧。一部分认为要想将核弹投掷到美国本土,唯一可以使用策略就是采用远程轰战机,因此,他们主张将研发的重点放在远程战略轰战机的研发上,而且,是着重研发喷气式远程战略轰战机。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将火箭作为投送核弹的最佳载具,毕竟飞机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在飞行途中很容易遭受各种攻击,从而导致攻击计划流产。

    不过,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科罗廖夫的火箭研发小组研制成功射程上千公里的火箭,后一种主张便成为了主流,毕竟它让人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但即便是这样,联盟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计划,也没有因此而停歇,只是该计划所获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比不上科罗廖夫火箭研发小组所获得的支持力度高罢了。

    可是,作为联盟火箭技术研发项目的领导人,科罗廖夫本人所真正喜好的工作,并不是研发用于投掷核武器的火箭,他所真正感兴趣的,依旧是他在战前便已经确立起来的那个太空梦,他真正希望研发的,是那种能够将人送入太空的火箭。

    因此,在研制成功了射程超过三千公里的火箭之后,科罗廖夫便在提交给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中,提出了有关研发太空火箭技术的设想,他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他的火箭研发小组之下,再组建一个卫星技术研发小组,以研发一款能够真正投入实用的卫星。

    为了获得政治局的支持,科罗廖夫同志在他的报告中画了一张大饼,按照他的说法,“卫星”的作用要比联盟目前最强大的间谍都好用,一旦联盟将真正的卫星发射升空,并利用地球引力将其固定在地球轨道上,那么,这颗卫星将可以为联盟拍摄有关美国本土的一切地表图像。到时候,不管是美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亦或是各个军事基地,都将在联盟的卫星窥探下无处循形。

    实话实说,如果这样的“大饼”放在后世,估计没有什么人会感觉惊奇,至少在维克托的眼里,科罗廖夫所绘制的这份蓝图,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那就是间谍卫星的真正作用。可问题是,同样的论调放在如今的联盟,说给如今的联盟高层去听的话,这一份许诺俨然就是不切实际的吹牛了——如今联盟的火箭射程才刚刚能够抵达三千公里,而科罗廖夫却想着将什么卫星发射到几万米的高空,并且这颗卫星还能始终盯着美国......这不是吹牛又是什么?懵懂的猪的奋斗在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