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初战倭军
陈友定挥军从南面咬住李文忠,菊池武光大军从东面直奔而来。 只见冲在最前面的,是人山人海的倭军长枪足轻(士兵)。 李文忠见倭军来势凶猛,必须要挫其锐气,当即拔刀大喊道: “弓箭准备,目标倭军!放!” 吴军万箭齐发,箭矢黑压压一片,如天降暴雨般,直扑倭军阵营。 倭军足轻护具比较简陋,只有胸腰两处覆盖全面,其余手脚大部暴露在外。 这一轮攒射下,只见血雨飙飞,中箭惨叫者络绎不绝。 但倭军顽强出乎李文忠意料,虽不断有人倒地身死,冲锋势头却是丝毫不减,他们喊着一些听不懂的号子,即便力竭将死者,也是赤目咬牙向前。 李文忠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有幸成为吴军中,第一位领教“万岁”冲锋的将领。 倭国南朝军不远千里赶来华夏,肩负着夺取宝藏,振兴南朝的重任,在大将菊池武光的率领下,第一场就打出了有去无回的气势。 很快,吴军弓箭已经无法阻止倭军推进,倭军足轻挺起长枪,就直冲吴军前阵。 吴军前阵是李文忠一直没舍得动用的预备军一部,清一色装备了铁甲长矛,李文忠让他们顶上来,就是要坚决挡住倭军第一波冲锋。 这是双方第一次交手,李文忠十分清楚,一旦落了下风,气势就会被夺。 眼看双方长枪就要交手,异变却突然发生。 原来,日本长枪跟华夏有很大不同! 首先,它的长度通常在2米出头,一般不会超过3米,菊池武光前锋使用的,就是长度2.3米的长枪。 其次,日本枪的枪头很长,看起来像把短剑,两边还有开刃,而枪身也很坚硬,可以当棍打。 所以,日本枪的用法,更接近华夏长刀,可刺可砍,有一定近战能力,远程却不突出。 而华夏长枪,是正宗的枪矛用法,枪头不大却很锋利,枪身兼具韧性,灵活善变,更重要的是,长度通常远超2米,最长可达4米多。 这种长枪,在远距离突刺中极具优势,弱点是近身比较被动。 李文忠前锋装备的,就是长达3米的长枪。 这一来一去,吴军的兵器,就比倭军足足多了0.7米。 双方刚一接触,吴军长枪就密集如林,挺身直刺,将一把把锋利的枪头,狠狠扎入了倭军体内。 眨眼间的功夫,两军阵前兴起一阵血雨腥风,冲得最快的倭军犹如一根根僵硬的原木,浑身一颤,便一头栽倒在地。 然而,后续倭军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大呼鬼叫,前赴后继的冲上前来,跟吴军厮杀一起。 菊池武光穿着他特制的全身钢甲,骑一匹枣红大马,在一群母衣众(亲兵)拱卫下,昂首走到陈友定身前。 陈友定为人彪悍,平日难得一笑,见菊池武光过来,却是面带微笑,拱手抱拳道: “今日得见将军,真是三生有幸!”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他儿子陈宗海以为对方不懂中文,有些不满的小声嘀咕道: “你们若是再来晚些,只怕大家就见不到了!” 没想到,菊池武光微微俯身,先向陈友定行了一个倭国礼,然后竟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道: “你们华夏……有句谚语,叫做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此时……不是刚刚好吗?” 陈宗海一愣,有点不知所措,陈友定却哈哈一笑,爽朗道: “将军文武双全,真乃天皇左膀右臂也!” 菊池武光闻言只是微微一笑,随即目光转向大顶山,说道: “我在国内时……听闻吴军善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山上是吴军哪位大将坐镇?” 陈友定当即说道: “是吴军名将李文忠,此人足智敢战,不可掉以轻心!” 菊池武光一听,竟然有些失望,喃喃自语道: “我还以为是吴军大都督朱文正,真想跟他交交手啊!” 陈宗海一听这货口气不小,更加不满了,出言挤兑道: “就算李文忠,不也顶住将军的前锋了吗?将军若是有本事,先打赢他再说不迟!” 菊池武光闻言猛的扭过头,死死盯着陈宗海,他神情严峻,眼中突然迸发出如狼似虎的寒芒。 陈宗海吓了一跳,不自觉向后退了两步。 菊池武光却很快恢复如常,只见他微微一笑,挥舞手中军扇,下令道: “弓手前出!” 倭军弓箭手一手持弓,一手持箭,背着硕大的箭袋,开始蜂拥上前。 日本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树一格,它的弓体非常巨大,通常都在2米左右。 这个长度,对于身材本就矮小的倭军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 但是巨大的弓身,也换来了强劲的穿透力,尤其是在近距离,倭弓的威力甚至要超过世界闻名的英格兰长弓。 但倭弓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它弓身太长,箭矢较重,威力衰减很快,只能在较近距离发挥水平。 只见倭军弓箭手一直冲到距离吴军不到15米,才纷纷挽弓搭箭,拉起巨大的弓弦,对准吴军前锋就是一通猛射。 李文忠刚开始还比较镇定,在他想来,自己特意安排的前锋,全都身穿铁甲,就算倭军放箭,也不会造成太大伤亡。 结果等倭军弓弦一响,那剧烈震颤造成的巨响声,吓了李文忠一跳,他暗叫一声不好。 只见一枚枚重箭汹涌而出,如钢钉般,狠狠刺入吴军铁甲中,竟将许多士兵的粗制铁甲一举射穿。 吴军前锋飙出朵朵血花,一个个士卒,含恨扑倒阵前。 就连多年老将汤和,也惊呼出声道: “倭弓威力,竟如此之大?” 李文忠已经飞快清醒过来,他眼见倭军长枪,就想趁机而入,李文忠挥刀呐喊道: “火铳预备!——放!” “啪!啪!啪……” 一阵密集的火龙喷涌而出,无数铁丸如漫天钢雨般,迎头打向,正在闷头猛冲的倭军足轻。 倭国上一次见识火器,还是一两百年前,蒙古入侵时,曾带去一批。 那时的蒙古火器自身也很简陋,除了让倭军涨涨见识,并没有留下太深印象。 但吴军此时的火器,早已今非昔比,更何况是经过朱文正初步改良的。 这一通火龙,犹如秋风扫落叶,瞬间就将毫无防备的倭军士兵,打倒了一大片。 倭军阵前一阵人仰马翻,俯尸遍地! 吴军终于获得片刻喘息,李文忠却意识到,倭军战力不俗,意志更是疯狂,仅仅初步估计,下船围攻大顶山的倭军,就高达4万。 再加上陈友定的4万军队,李文忠今日是凶多吉少! 他当即看向汤和,一脸严肃道: “汤将军!你立带一千骑兵,趁包围还未合拢,速速突围,前往应天求援!”常青椒的洪武兴明